多尔衮·一指通天

作者:纪连海

还是在1644年5月9日(阴历四月初四)这一天,李自成攻占了北京的消息刚刚传到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刚刚传到大清王朝的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的耳朵里。爱新觉罗·多尔衮闻听之后,马上把在盖州汤泉养病的范文程请来商议对策。范文程分析了大顺政权必然会失败的三大因素:

“贼也虽拥众百万,横行无惮,其败道有三:逼殒其主,天怒矣;刑辱缙绅,拷劫财货,士忿矣;掠人赀,淫人妇,火人庐,民恨矣。备此三败,行之以骄,可一战破也。”

他的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大顺军队虽然号称拥有百万之众,似乎可以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了。但是我认为,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政权必然会灭亡,导致他们灭亡的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迫使明朝的崇祯皇帝自杀身亡,导致老天爷发怒;第二,刑讯拷打明朝的官员,强行掠劫官员家的财产,导致官员和知识分子愤怒;第三,抢劫普通人家的财产,奸淫人家的妇女,放火烧毁人家的房子,导致老百姓愤恨。有了以上三个导致失败的原因,再加上骄兵必败,我们可一次战斗就将其攻破。

据此,范文程主张火速入关,直取北京。范文程还提出,“战必胜,攻必取,贼不如我;顺民心,招百姓,我不如贼”,因此要一改以往的屠戮抢掠政策,“严禁军卒,秋毫无犯”。范文程提出了两项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止嗜杀,安百姓。”

范文程说:“好生者天之德也,古未有嗜杀而得天下者。国家止欲帝关东则已,若将统一区夏,非乂安百姓不可。”

范文程的意思是说,不仅在战略上改变得城不守之策,要入主中原,在战术上也要招揽民心,尤其要注意安抚百姓和明朝宗室。

这个时候,大清王朝的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很愉快地接受了范文程的建议,立即决定:利用忠于明朝的官吏、缙绅、儒士、百姓对农民军的不满,兴师入关,逐鹿中原。为了改变八旗兵惯于抄掠的军风,爱新觉罗·多尔衮给每个士兵发了两个月的粮饷。与此同时,大清王朝的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听了范文程这一席话后决定立刻起程。下令“勿杀无辜,勿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

大清王朝的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于5月14日(阴历四月初九)领大将军印,带领爱新觉罗·多铎、爱新觉罗·阿济格等一批猛将,统率八旗满洲、蒙古、汉军等共约14万大军,奔向山海关,参加逐鹿中原的战斗!

与此同时,范文程到军营起草晓谕明朝吏民文告,写上他的姓名并注明他的官阶。文告把清军进入关内夺取全国政权说成是“为尔复君父仇,非杀尔百姓。今所诛者为闯贼”,意思是说,我们的军队是为你们的皇帝报仇的,不是来杀你们的百姓的。现在我们要诛灭的,只有闯贼!范文程一再表明“师行以律,必不害汝”,要他们见清军时能安下心来并给予支持,共同对付农民军。下面就是要吏民归附的话:“吏来归复其位,民来归复其业。”

现在的问题在于:这个时候的李自成,下一步将会做出什么样的动作呢?

1644年5月11日(阴历四月初六),李自成知道了他的使节被处死的消息。14日(阴历四月初九),李自成又看到了吴三桂写给他的父亲吴襄的信。此时此刻的李自成,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非常震怒的李自成责备刘宗敏误事误国,李自成甚至亲自将吴襄释放出狱,并设宴招待,以示笼络。

但一切都太晚了。李自成也知道,只有自己领兵讨伐吴三桂这一条路了!

5月18日(阴历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马步兵10万,带领刘宗敏、李过等一班大将,亲领精兵7000人,出正阳门,向山海关进发。他将崇祯帝的3个儿子,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带在军中,盼望吴三桂还眷恋故主之情;他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押在军中,希望吴三桂还顾虑父子之念。

山海关距北京仅350公里,农民军却按常规走了9天!李自成一边亲率大军来征讨,一边却仍对吴三桂抱有幻想,希望吴三桂不战而降,他在行军路上几次写信向吴三桂劝降。吴三桂为了迷惑李自成,派了手下6个将领前往大顺军诈降。李自成虽对六将心存戒备,但仍对吴三桂有侥幸心理。

5月26日(阴历四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大军抵达山海关。吴三桂知道自己打不过李自成,他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呢?

这个时候的吴三桂,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既然已经与大顺政权决裂,就必须要考虑后路问题。他非常清楚,就凭自己手上的5万人马,绝对不是大顺政权的对手!

但是,这个时候的吴三桂知道,他不能做出降清的抉择!您想啊,投降他与之交战了十数年的清廷,与他作为明朝忠臣的初衷相违;投降异族也与他的思想观念格格不入啊!您想啊,谁愿意背上千古骂名呢?

因此,此时的吴三桂决定,与大清王朝的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借兵!吴三桂命书吏起草了一封给大清王朝的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请兵的信。信的全文如下:

你现在所看的《多尔衮·一指通天》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多尔衮·一指通天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