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一指通天

作者:纪连海

我们还是先从范文程的本事说起!

我们前面讲过,在明朝的将军中,也有一个最有本事的人,这个人其实也是一个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的一个文人,一个进士,这个人就是明末大将袁崇焕。

袁崇焕这个人厉害,太厉害了。我们可以看到,后金和大清的两位大汗和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和爱新觉罗·皇太极及其手下的几十万八旗将士,几十年如一日,面对着一座孤城宁远,面对着一个文臣袁崇焕,那就叫完全没有办法。有袁崇焕在,你不管是叫“后金”也好,不管是叫“大清”也好,不管你是爱新觉罗·皇太极,还是你的父亲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任你是谁,只要到我守卫的宁远城,您哪,就此打住吧,我告诉你:此路不通。有我袁崇焕在,大明王朝就不会灭亡!我活着一天,大明朝就不会被你大清(后金)政权灭亡。

袁崇焕厉害吧?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和爱新觉罗·皇太极面对着袁崇焕那是束手无策。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范文程手下,却走不了三个回合——范文程三言两语就能让袁崇焕死无葬身之地。我们可以说,得到了范文程的爱新觉罗·多尔衮啊,那是如虎添翼啊!将来一旦发生爱新觉罗·皇太极去世的情况,那不但大清朝的江山是他的,而且灭掉大明王朝,灭掉李自成,灭掉张献忠,那都是易如反掌。

这个天下,只要得到了范文程的支持,那爱新觉罗·多尔衮,这个江山早早晚晚都会落到爱新觉罗·多尔衮的手里。这个时候,您要是庄妃,您要给爱新觉罗·皇太极生了个儿子的话,您这个儿子如果叫爱新觉罗·福临的话,您肯定就会想:我也想让我的儿子当皇上啊!我怎么样做才能够让我的儿子当上大清朝的皇帝呢?而不是让爱新觉罗·多尔衮或者是让什么其他别的人当皇上呢?庄妃可就有点犯愁了,她一时还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让她慢慢想去,我们现在已经有大事要发生啦。

什么事呢?当然是与范文程有关的事情呗。当然是清朝又要与明朝开战了呗。

话说1629年,迅速地改变了乃父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时期的一系列的对汉人的歧视政策的爱新觉罗·皇太极,已经取得了在东北地区的那些汉人的心悦诚服的支持——当然,正是因为如此,范文程才能登上政治舞台,才能一显身手。当时的爱新觉罗·皇太极认为他自己已经完全控制住了东北。此时的爱新觉罗·皇太极下定了决心:“这一回,我可该再度跟大明王朝较量一番了。”

果不其然。这个范文程刚一与爱新觉罗·皇太极见面,他马上就对爱新觉罗·皇太极说:“您这样打不行,您这个决策是错误的。不但您是错误的,您父亲历来的政策也都是错误的。您那么打的结果,只能是打一仗败一仗!您必须得长记性。您每次都走锦州,出山海关,奔蓟州,掠三河,过顺义,您哪次都这么走,谁不知道啊?是个明朝大将都知道,这沿路之上,大明王朝布防了多少人马啊?他们都在那儿等着您钻进他们的口袋呢。所以我说您的这个战略战术是错误的,您再不能这么走了,这条路不通。”

爱新觉罗·皇太极说:“我爹就这么打的,我也是这么打的。我也知道这么打仗是不对的,可问题在于,到底要怎么打,我的军队才能深入到长城以南去呢?”

范文程说:“您根本就不知道这个长城沿线一共有多少个关口!您非得走山海关?除了山海关您就进不了北京城了?我给您推荐一个地儿——喜峰口。”

喜峰口在哪儿啊?就在今天的河北省迁西县城以北四十公里的地儿,古称兰陉。宋朝的时候这个地儿叫松亭关。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晚年曾经有诗说,“三更抚枕急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这个松亭关指的就是喜峰口。元朝的时候,这个喜峰口改名叫“喜逢口”。明朝永乐年间,就是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这个喜峰口正式确定名称叫喜峰口。喜峰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这儿发生的战争那都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战争,都是非常值得大书特书的。仅仅在近代史上,不到20年的时间内,这里就发生了两次大的战役。一次是在1933年,那个时候伪满洲国已经成立,整个长城以北全是伪满洲国的土地,日本的关东军在1933年企图从喜峰口越过长城杀奔华北。在这个时候,守卫喜峰口的是宋哲元将军。宋哲元将军的部队那惨啊,连枪都没有,只有大刀。宋哲元将军一声令下,千军万马从喜峰口杀奔日军。转眼之间,日军千余人毙命于喜峰口下。日军哀叹:明治大帝造兵以来之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后来,有个伟大的词作家,听说了这件事以后,非常激动,于是提起笔来写下了那动人的诗篇——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就是著名的爱国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的由来。另一次是十几年以后的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大军从喜峰口浩浩荡荡杀奔关内,直扑京津而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平津战役,三大战役中的一个。

再后来,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为了解决天津用水问题,先在喜峰口附近的潘家口村修建了拦河大坝,这样就抬高了滦河水位,从而形成了潘家口水库,而潘家口水库的蓄水成功,又人为地将喜峰口淹没在潘家口水库,从而形成了水下长城的奇观。

我们还是话说回来。爱新觉罗·皇太极这次走喜峰口,果然不同寻常。爱新觉罗·皇太极迅速地从喜峰口直奔蓟州。当然,这条路上并不是没有大明王朝的军队阻挡。如果你爱新觉罗·皇太极单兵独进的话,很有可能造成孤军冒进的状况。范文程在这个时候他自己在干什么呢?他居然得到了爱新觉罗·皇太极的信任,自己亲率一支精兵,从喜峰口旁边作为侧应,他直扑潘家口、马兰峪、三屯营、马栏关、大安口,并一举占领了上述五城,作为爱新觉罗·皇太极的侧应。

潘家口,离喜峰口很近,自古以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李广北击匈奴,曹操东征乌桓,均曾由此出塞;现在也已淹没于潘家口水库里面了。

马兰峪,很多人都应该去过,因为这里是著名的清东陵的所在地;这里最早叫作马兰口,后来又叫马兰关,位于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镇。

三屯营,因明代初期有三百屯田军户而得名,原名“三屯忠义卫”。明朝的时候,先是在1458年,由蓟镇总兵胡镛群修筑了城池并将蓟镇府迁往这里。1574年到1577年间,民族英雄戚继光重建了三屯营城。戚继光在此镇守18年间,边寨多年安宁。这里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有关民族英雄戚继光统领军务、戍边御敌的府衙,它对于研究明代军事历史和府衙建筑格局,弘扬民族正气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深远意义。

当时明军正在集中全力对付范文程这个大清文臣,几万明军里里外外将范文程的驻地大安口包围了个水泄不通。范文程一想:三十六计,我这次使用哪个呢?我还是使用诸葛亮出山时候的那个火攻之计吧。范文程采用火攻之计,解了重围,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的行动。而爱新觉罗·皇太极率领的八旗兵主力大军在遵化一带立稳脚跟后,便由蓟州越三河、略顺义、至通州,渡北运河直逼北京而来!先头部队到达离北京城二十余里之外的南海子。

这个时候的明军,那可真是乱作一团,转眼之间,谁都没有防备啊,这个北京城就被清军给包围了个水泄不通。当时明军的总兵满桂自己亲自率领大军,出德胜门和安定门,沿着我们今天北京城的北城一带,与清军进行较量。当时城上的明军发炮助威,一炮打去,只听到“哎呀”一声,满桂身负重伤,自己人打了自己人。没有办法,满桂连忙命令,所有军队撤入城中,就这样,我高悬免战牌,你爱怎么打怎么打,我明军不出山了。

你现在所看的《多尔衮·一指通天》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多尔衮·一指通天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