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一指通天

作者:纪连海

这个时候的爱新觉罗·皇太极非常清楚,我一定要除掉察哈尔部。所以在这10年的时间里,爱新觉罗·皇太极先后发动了两次出征蒙古察哈尔部的行动:第一次,后金政权把蒙古察哈尔部打败——但蒙古察哈尔部只是被打败而已,实力没有受到多少损伤。在这种情况下,1635年,爱新觉罗·皇太极命令爱新觉罗·多尔衮率领八旗部队再度收拾蒙古察哈尔部。

这个时候的蒙古察哈尔部的首领林丹汗因为前面的战败已经退到青海大草原了。林丹汗到了青海以后,因为偶感饥寒,居然一病不起,就病死在青海大草原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蒙古察哈尔部正处在群龙无首的阶段。爱新觉罗·多尔衮此时受命出征,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爱新觉罗·多尔衮率领的八旗军,西出黄河。在经过了黄河大拐弯处再往西一点到了托里图的时候,爱新觉罗·多尔衮突然之间发现:前面有一支队伍,打着白旗做投降的态势向着他们的方向走来了。爱新觉罗·多尔衮一看,来人恰好是林丹汗的遗孀苏泰太后。这时候,在苏泰太后的带领之下,爱新觉罗·多尔衮的八旗兵迅速地趁着浓浓的迷雾,又包围了林丹汗的儿子额哲所率领的部队。当浓雾散去的时候,额哲发现自己被团团包围。这个时候,爱新觉罗·多尔衮派人与额哲进行谈判,谈判的结果是额哲表示投降。结果,爱新觉罗·多尔衮这次出征不费一枪一弹,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得了完全意义上的出征蒙古察哈尔部的胜利,察哈尔部所有人马悉数归降。更为重要的是,爱新觉罗·多尔衮在这次出征蒙古察哈尔部的过程当中,还从苏泰太后那里得到了元朝的传国玉玺。

说起这枚传国玉玺,那可是大有来头了。

据说,这枚玉玺便是春秋战国年间楚国人卞和所发现的那块和氏璧所磨制成的玉玺。后来这枚玉玺辗转落到了赵惠文王手里。再后来呢?秦王将其骗去,就引发了我们历史上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再后来,秦王还是不甘心,最终灭掉了赵国,重新把这枚玉玺抢到了自己的手里。这个时候已经是秦始皇时期了。

秦亡汉兴,秦王子婴最后在秦投降的时候,将这枚玉玺交付给了汉高祖刘邦,刘邦据此称帝。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这枚玉玺又辗转流落到了孙策手里。孙策死后,这枚玉玺就不知下落了。它到底去了哪儿呢?这之后一千多年的汉人的史书中,就再也没有了这枚玉玺的消息。

据说,后来这枚玉玺实际上是被北方匈奴人给抢去了。在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这枚玉玺一直流落在蒙古大草原上,直至成吉思汗的时候,它才又到了蒙古人的领袖成吉思汗手里。可惜的是,随着元朝的灭亡,明朝的兴起,这枚玉玺再也没有消息了,它第二次从中国的历史上消失了。这一下就是二百多年。

自汉至元,这枚有着非凡经历的玉玺一直没有改变它的形状。“交龙为钮,光气灿烂”,缺了一个角,那是摔的,但是这枚玉玺哪儿去了呢?二百多年以后,苏泰太后拿来的这枚玉玺,据说恰恰就是前面我们所说的遗失了的那枚。

您说爱新觉罗·皇太极得到了这枚玉玺他得多么高兴啊?有了它,爱新觉罗·皇太极便可以不叫“大汗”了,有了它,他爱新觉罗·皇太极就可以进攻中原了。此时此刻的爱新觉罗·皇太极认为,这就是他统一中原的号角:我连玉玺都得到了,这不是上天在昭示着我应该称帝改元了吗?爱新觉罗·多尔衮,你太牛了,你本事太大了,我爱新觉罗·皇太极必须亲自出城,迎接爱新觉罗·多尔衮的凯旋之师。

这个时候的爱新觉罗·多尔衮,可不同于10年前了。这个时候的爱新觉罗·多尔衮进到盛京城(沈阳)的时候,一看到爱新觉罗·皇太极亲自站在前来迎接的人群当中,所有的文臣武将,还有皇太极所有的福晋们,均列队两厢,迎接爱新觉罗·多尔衮的凯旋之师。

所以,自从得到了这枚玉玺以后,爱新觉罗·皇太极立即下令,当年改女真为满洲,第二年后金政权改为“大清”政权。这就是我们历史上的大清王朝的由来。

说起大清王朝,有的人可能不习惯,有的人觉得不就是个清朝吗?其实我们要注意这样一个史实,历史上人家爱新觉罗·皇太极建立的就叫“大清”,所以有的老师讲“大清”,这没有褒贬的意思。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明朝,按照正规的叫法,也应该被称作“大明”王朝的。这里的“大清”也好,“大明”也罢,都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

自从1636年,爱新觉罗·皇太极得到这枚玉玺之后,正式称帝改元,建立清朝,爱新觉罗·皇太极便是清太宗。

1636年元旦这一天——这是旧历,旧历元旦这一天,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春节——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儿子爱新觉罗·皇太极坐在龙椅上,下面所有的人得依次给他跪着磕头啊。这一回,领头儿的便是爱新觉罗·多尔衮。这与十年前他凄凄惨惨切切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时候的爱新觉罗·多尔衮,年仅24岁。

1636年3月,爱新觉罗·皇太极正式称帝。与此同时,爱新觉罗·皇太极还大封文武群臣。先期已经归顺的额哲被爱新觉罗·皇太极封为察哈尔亲王,爱新觉罗·皇太极还将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嫁给了察哈尔亲王额哲。1641年,额哲去世,其弟阿布奈袭爵。

那爱新觉罗·多尔衮在爱新觉罗·皇太极所封的所有的文武群臣中排在第几位呢?排在第三位。排在第一位的是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爱新觉罗·皇太极和爱新觉罗·多尔衮的同父异母的哥哥,这个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排在第二位的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弟弟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的第六个儿子,他代替了他的哥哥爱新觉罗·阿敏担任镶蓝旗旗主。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和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两个人都比爱新觉罗·多尔衮要大上好几十岁之多。

第三位便是爱新觉罗·多尔衮。这个时候的爱新觉罗·多尔衮可不是个白丁了,他有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称谓,这个称谓就是日后被我们用得最多的一个称谓,和硕睿亲王。这个睿,聪明睿智的睿,爱新觉罗·皇太极终于承认了,除我而外,这所有的人当中最聪明的就是爱新觉罗·多尔衮。这也是爱新觉罗·皇太极对爱新觉罗·多尔衮的肯定吧。

爱新觉罗·皇太极仿照着明朝人的样子设置了六 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第一个部就是吏部。吏部的首领被称为吏部尚书。吏部尚书这个工作应该交给谁呢?这个时候的爱新觉罗·皇太极前思后想还是觉得,只有把这个职位交给爱新觉罗·多尔衮才更为恰当,才最为放心。

你现在所看的《多尔衮·一指通天》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多尔衮·一指通天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