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接受章邯投降并缔结盟约后,立他为“雍王”。只是,项羽把章邯留在楚军内,任命长史欣为上将军,率领归降的二十万秦军。

项羽之所以接受章邯投降,不是因为缺乏军粮,他只是没有时间和章邯所率领的二十万秦军周旋,他非第一个攻进咸阳不可。也就是说,他在赶时间。

纳编在巨鹿观战的诸侯军后,项羽手下已有四五十万大军,现在加上二十万秦军,数目一下子增至六七十万之多。这批大军由河北省南部出发,走与黄河平行之线向西南前进,来到现在洛阳之北的孟津附近后,渡过黄河,并且在一个叫新安的地方整顿部队。就现在的地图来看,项羽应该会进入洛阳,实际上,当时的洛阳城在现今位置更远的东方。因此,急着往西的项羽,根本不可能会有折返的念头。

项羽在漳水与章邯将军对峙的期间长达四个月。

——刘邦还在昌邑一带转来转去。他们好像对那个城束手无策。

项羽接到的是这样的情报。

——区区两万左右的军队还能干什么!那种地痞流氓出身的人,哪里知道战争是怎么打的?他们充其量只会打群架。

项羽压根儿瞧不起刘邦。他认为刘邦根本没有资格和他竞争。只是,既然为竞争,所以时间上还是要赶,不过,他的确看扁了刘邦。何况在与章邯对阵期间,他由河南方面得到的情报都是这样的:

——刘邦为攻不下昌邑而焦头烂额。

——刘邦军正在闹粮荒。

原来这都是张良收买项羽之情报人员所做的假报告。之所以如此,目的在于使项羽心生大意。

实际上,刘邦采纳张良的进言,弃昌邑秦军于不顾,正一路赶往西方。

收编刚武侯的四千兵员和彭越的盗匪部队后,刘邦的部队人数也已超过三万。这样的数目当然不能和项羽大军相提并论,不过,小型部队却有一个好处:行动敏捷。

项羽习惯事必躬亲,这是他认为自己什么事都能做的自信心所使然。相较之下,无赖汉出身的刘邦则有自知之明。以作战为例,他常说:“张良比我行,一切听他的吧!”实际上他什么事情也都让张良做主,毋宁是有低估自己才能的倾向。

他另外常说的一句话是:“哪里能找到有才干的人呢?”这件事传出去后,常有各种不同的人物来到刘邦阵地毛遂自荐。刘邦当然没有随便采用这些人。光说不练、没有实行力的人,他能一眼识破。论及刘邦的长处,那便是鉴别人物的眼光吧!

刘邦最讨厌儒者。据说,他看到儒者就会兴起尿意。儒者都戴有儒冠,而刘邦每次看到儒者就会说:“把你的帽子脱下来给我!”然后撒尿于其中。这样的领袖人物,其行径实在叫人不敢恭维。他之所以对儒者如此,理由在于他们喜欢高谈阔论,说的尽是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只有一个人例外。

这个人名叫郦食其,是陈留县高阳人。

你现在所看的《帝国的软肋·大汉王朝四百年》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帝国的软肋·大汉王朝四百年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