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出了一支命名"北洋"的军队。这支军队不仅小得可怜,也仅仅是队而已,无权涉政。这支军队本名也不叫"北洋军",叫"武卫右军"。这支军队是一个叫袁世凯的失意政客奉命编练的。

袁世凯,河南项城人,祖父袁甲三是前清漕运总督,伯父袁保绪是天津海关道,父亲袁保庆是江西道员。袁世凯曾以世家子弟应试陈州,考列前十名,不知何故竟被主考给撵了出来。一怒之下,跑到天津找他的老伯父来了。经伯父介绍,认识北洋大臣李鸿章。李鸿章见他一表人才,想重用他,同他当面谈了谈,又觉此人"言过其实"故而不敢大用。袁世凯不甘寂寞,曾跑到朝鲜混了几年,后来还是回到北京,竟然认识了当时的权要庆亲王奕勖,还拜奕勖为师;又认识了康有为;结果弄了个"浙江温处道"的官职,正要走马上任,被直隶总督王文韶留下,派他到旧淮军周武壮带兵屯田的小站新农镇去练兵,这便是北洋军的前身。到了公元1901年,袁世凯由山东巡抚升任直隶总督又兼北洋大臣时,他便先后上奏,把自己编练的队伍扩编、改名,竟形成了北洋六镇,人马也由小站练兵时的不过七千人一跃而成为左右国运的六镇兵马,进而扩展到全国,形成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袁世凯利用这支军队,挟制朝廷、篡夺政权,当了总统还不过瘾,又想当皇帝。袁世凯被护国军起义推翻之后,没有人能统得了这支北洋军了。于是,北洋军中袁世凯的一脉相承人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等,便割据地盘、称霸一方,自己拼杀、与南方革命力量拼杀,中国便进入了一个军阀大混战的局面。

吴佩孚这个无名小官,在沸腾的乱世中,渐渐上爬:1907年在长春还是个小营管带,次年虽然调至炮兵三标,但还是小营管带。不久,辛亥革命爆发了,吴佩孚碰上了一个大好的机会--

曹锟的第三镇由长春调到山西,任务是防止革命军北上。炮兵三标驻守晋北的娘子关。这里,山峦起伏,地势险要,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三标标统陈长远也是山东人,跟吴佩孚是老乡关系也比较亲密。此人粗大身条、粗识文字,性情也较粗鲁。但仗义执言、豪爽开朗,思想上倒是倾向革命党。北阀军进入山西之后,他便对吴佩孚说:"老乡,我有个心思,想对你说个明白,看看你咋个想法?"

"你先说出来,我听了之后才好说想法。"吴佩孚对陈长远总是谨慎有余。

"照我看,大清王朝是不行了。朝中谁行呢?还看不清。我看,南边的革命党里有能人。说不定今后的天下是孙中山的。"

吴佩孚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陈长远又说:"孙中山的主张很称我的心。老百姓也很欢迎他。"

"你打算怎么办?"

陈长远朝吴佩孚身边偎了偎,放低些声音说:"咱最好不打革命党,娘子关要给革命军让出一条路。"

"上边能愿意你?""不能让上边抓住。""万一抓住了?"

"跑!"

"朝哪边跑?"

"朝革命党里跑!"

""吴佩孚瞪起眼睛,呆了--吴佩孚不是陈长远,他肚里有文化,有"礼义廉耻",有"忠臣不事二主"革命党是大清王朝的死对头、敌人,吴佩孚吃的是大清王朝的俸禄,朝革命党里跑,那他是大清王朝的什么人?后不是连祖坟也得扒了么?吴佩孚不敢贸然走这一条路。然而,毕竟吴佩孚又是有头脑的人物,对于世界风云知道的不少,对于革命党也略知一些,虽然还看不到革命党必胜的前景,却觉得革命党是应了世界潮流,其主张是比清廷先进的。陈长远想跑进革命党,他又迷惑不信:一个只知道"立正、稍息"的粗人,绝对看不透世界潮流,不会是被革命党的主张感化了的,这准是在军中不得志、有气喘不舒坦。吴佩孚觉得自己不能同他同流合污。可是,他又不能不敬服陈长远的为人耿直。同一个耿直人走一条路也不能算同流合污头脑里这么翻腾了许久,吴佩孚最后才说:"标统,我可是你手下的人,你信得过我,我信得过你,当然乐意和你同走一条路。你想了没有,这条路危险呀!"陈长远见吴佩孚答应了,心里挺高兴。忙说:"什么危险?吃粮当兵了,脑袋就拴在腰带上,不知哪会便掉了。活着时,就得选着顺路走。"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事关重大,军营中人多口杂,弄不好怕走漏风声,带来横祸。"

"这一点我明白。我是看着你够朋友,才对你说的。在别人,脑袋掉了还不知因啥呢!咱们就这样说定了:同生同死,谁也不出卖谁。"

你现在所看的《北洋儒将吴佩孚:北洋兵戈之五》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北洋儒将吴佩孚:北洋兵戈之五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