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禅解

作者:蕅益禅师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禅解】

“三让”,究竟让也;“以天下让”,以天下之故而行让也.此时文王已生,纣亦初生,泰伯预知文王之德,必能善服事殷,救纣之失,故让国与之,令扶商之天下。是故文王之至德,人皆知之;泰伯之至德,又在文王之先,而人罔克知也。至于文王既没,纣终不悛,至使武王伐纣,则非泰伯之所料矣。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禅解】

此二节正是敦厚以崇礼的注脚。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禅解】

即明且哲,以保其身。推而极之,则佛临涅荻时,披衣示金身,令大众谛观,亦是此意,但未可与著相愚人言也。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禅解】

三个“斯”字,皆是诚于中,形于外,不假勉强。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禅解】

在颜子分中,直是无能,无多,本无,本虚,本不见有犯者,犯事及受犯者,但就曾子说他,便云“以能问于不能”等耳。若见有能,便更无问于不能之事,乃至若见有犯,纵使不报,亦非不校矣。

卓吾云:不但想他人前日而已,自家今日亦要下手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禅解】

你现在所看的《论语禅解》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论语禅解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