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的事

作者:袁一强

曙光厂接收的两批右派分子重新分配之后,机修车间的人数一下子壮大了一倍,从人数上看,已由全厂最小的一个车间跃居为到数第三。沦为到数第一的是材料场,郭子儒向李宪平央求了半天只给他留下两个学生,他最欣赏的那个霍希古也被分配给了机修车间。

李宪平之所以将精兵强将全集中在机修车间,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举措,力图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的翻身仗。在他的心目中,这四十几号右派学生不仅是生产上生力军,而且是一支技术含量很高的奇兵,如使用得当定能以一当十,在技术革新当中收到奇效。这次分配到机修车间的十七个人当中,大部分所学专业是电气,机械,有些人到这不久就能熟练地使用车床。石国栋更不必说,连多年的老电工都服他。宋辉来这没几个月,一般的钳工活已能完成得很好。如不是这里的厂房小了一些,设备又有限,李宪平就不会只选了十几个。他心急得很,恨不得曙光厂一天变一个样。

机修车间的主任孙长喜是个多面手,车、钳、铣、刨样样精通,厂里现有的设备他是出过大力的。但做为一个车间领导,他致命的缺陷是不太善于调动指挥,他习惯的作法是事必躬亲,自己吃多大苦,受多大累也不吭一声,别人干错了什么他也很少批评,他最能服众的法宝也是自己的技术和那种吃苦的精神。人一下子多了一倍,孙长喜找过李宪平,说要是有合适的能人我这个主任就让贤,李宪平说,这个厂谁打退堂鼓都行,就是你老孙不能打退堂鼓。但李宪平还是动了给他配个助手的念头,他想到了石国栋。

李宪平将自己的想法对邹晓风说了。

邹晓风听了没立即表明态度,却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你把那么多的右派分子全集中到了一起,你就不怕这些人时间长了闹事?”

李宪平有些激动地说:“老邹,咱们别总自己吓唬自己好不好?这些年轻人能闹什么事啊!你就挨个数吧,来的晚的也有半年了,除了范建国事出有因与人打了一架,哪个表现不好!就这个小范的表现来说,要是公正一点儿看,人家表现得满够意思呢!在制材车间搞的那些小改小革的全能看到嘛?还有那个宋辉我就不多说了,其实你也满清楚。我看呀,八成是那个老谷,又闻到什么敌情了。他只要一跟你嘀咕,你就真当回事!我没说错吧?”

邹晓风含笑不语。

李宪平看他的表情就知自己没有猜错。因为谷玉森早就表明过他的主张,将这些右派分散在各车间,各班组使用,说那样既便于群众监督,又利于这些人的思想改造。他冷笑了笑又说:“我今天再说一遍,这些人我们绝不能当壮工使用,那样干我们全是流鼻涕的大傻子!像老谷说的那样撒芝麻盐的办法,纯粹是脑子有病!我们干吗总是自己吓唬自己?”

邹晓风一下子变得有些不快地说:“你呀,老毛病又犯了!别人的脑子全有病,你呢,是发热,热病!提车间副主任竟然想到了石国栋?亏你想得出来!提车间副主任一级的干部虽不用上边批,可是要在上边备案的,提上一个右派分子,一旦上边追问下来,你怎么解释啊?弄不好,咱们这个支部都要跟着你吃挂落儿。这些你想过没有?到底是谁脑子有病!”

论到李宪平不支声了,脸上挂着傻笑。

“你以为自己不是傻子?”邹晓风得理不让人,手指头几乎指到了李宪平的鼻尖说,“总是自以为很聪明,你要是真聪明就不会产生这么蠢的主意。给石国栋安排个小组长不行呀!想让他协助孙长喜工作简单得很嘛,何必非要挂副主任的职务,给人家嘴里递话啊!你自己说,这么办聪明吗?”

李宪平“呵呵”地傻笑,说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想看看你的态度。就是我头脑一时发热也过不了你这一关啊!你的水平我还不知道,一到关键问题从来不含糊。

邹晓风说,用不着给我戴高帽。你那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找个时间还是要在支部会上议一议。光你我心里有数不行,取得大家的支持很重要,别总想一个人过五关斩六将,跟关老爷学就免不了有一天会走麦城。邹晓风是想趁他听得进话时,足足实实泼他一盆凉水,怕他发起热来忘乎所以。

李宪平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的宏伟计划的第一步是想由改造机加工车间的生产环境开始。其次是更新一部分机加工设备,提高机加工程度。

曙光厂机加工车间的噪音能传出很远,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公共汽车站都听的见机器响。李宪平初到曙光厂时最怵的是到这个车间来,十几台大大小小的电锯、电刨,打眼机汇成的声响刺耳得利害,能搅得人五脏六腑都难受。由于当时大部分机器没安装吸尘设备,车间的粉尘如同下雾一般,干上半天人就像个“雪人”了。如今李宪平已经司空见惯了许多,虽然这里的响声依旧,但“雾”小多了,很多机器都安装上了吸尘设备。只是吸尘效果不太理想,干上半天,工人们的眉毛,头发依然全是白的。孙长喜也承认,正在使用的这套吸尘设备当初搞得太简陋了。

李宪平决心更新改造设备,从治理车间的生产环境入手进行技术更新改造。恶劣的生产环境既有害于职工的健康,也难以留住人。这两年,写了申请要求调动工作的属这个车间的人多。有路子已调走的也是这个车间的人多。

为了开阔思路,打开眼界,李宪平亲自带队,先后组织了机修车间的二十多个技术骨干到光华木材厂,北京木材厂及技术革新改造较为成功的南郊木器二厂参观学习。参观后,李宪平亲自组织了一次座谈会,激发起大家开展技术革新的热情。

大厂由于设备较为先进,技术人才多的原故,其优势显而易见是很自然的事。但其规模与曙光厂难分上下的南郊木器二厂在技术革新,改造取得的成绩却令参观者吃惊不小,那里的技术人员与工人自己动手先后制成的燕尾开榫机,净面机、多头打眼机、打蜡机不仅效率高,而且操作安全简便,与曙光厂的设备一比就会觉得比人家差了一大截。一了解才知是人家的技术力量雄厚,这个厂地处城区容易留住人。

你现在所看的《那年那月的事》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那年那月的事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