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

作者:二子从周

   第八百三十三章种茶

  “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到了南宋,春恨意识上升成为南渡词人的普遍情感,于春季飞回北方的鸿雁便时时印入词人的眼帘心底,勾起他们强烈的故国之思。于是有了刘辰翁‘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有了辛弃疾‘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如果说到这里还是忧国之愤的话,再往后,鸿雁寄托的就是亡国之悲了,诸如遗民词人徐一初的‘追往事,满目山河晋土。征鸿又过边羽。’”

  “最有特点的就是爱国词人邓剡,山兵败后,他投海未死,只身流落金陵,写下《唐多令》一词:‘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宿芦花。’”

  “当然鸿雁也不是全都寓意悲苦,几千年来,也偶有诗词用鸿雁借喻潇洒自由的人生境界。如嵇康的‘鸣雁,奋翼北游。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如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讲到这里,一个‘鸿’字,才被我们说了一小部分,这次课受时间所限,我们只是主要从诗词意向演变来阐述了它,其余还有诸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还有‘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还有‘羽翼已成,不可复制’等诸多典故诸多内涵在其中。”

  “从这一个字的文化意象的演进和转变,我们看到了什么?是我中华文明几千来的传承和延续,是我们中华文明特有的骄傲和美丽。它从未断绝,就如同长江和黄河,哺育了我们华夏儿女,一直从远古,流淌到今天。”

  “我们要做的,是读懂它的美好,理解它的内涵,继往开来,将它继续传承下去。”

  “我的父亲从小就教育我,国学,它就如一张大网,不管从哪一个点,都可以牵枝索蔓,延伸出一大片。”

  “因此它的学习方法,和西方理工学不同,需要我们博闻强记,涉猎多方。”

  “学到我这个年纪,才能知道它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因此我也在此和大家一起共勉,让我们永远做一个谦卑的小学生。谢谢大家。”

  台下诸人听得如痴如醉,直到老伯鞠躬谢过,才如梦方醒般全体起立,鼓起雷鸣般的掌声。

  老伯现在是大名士,不过他不再外出讲学,也不再发表著作,就在祠堂授课。

  李君阁也从来没见他带过什么讲义,都是想到哪里讲到哪里。他也不管人多人少,反正到时间就开讲,到点就下课。所讲的内容,和之前四爷爷讲的那些,一并都放在李家沟网站,爱听的都可以去下。

  其实李君阁觉得老伯所讲,和四爷爷的水平相比,总还差着那么一点意思,不是那么深入浅出。

  不过一般人也压根听不出来,加上名人效应摆着,老伯的课程,下载量反而比四爷爷的还要多得多。

  这让李君阁想起了霍金《时间简史》的销量。感不感兴趣先不说,看不看得懂先不说,买一本装点一下书柜门脸,增加些谈资,在一般人心里,总是不错的。

  李君阁上前给老伯倒水,笑道:“服,不服都不行。不过一个字一堂课,常用汉字四千五百个讲完得多久?”

你现在所看的《回到山沟去种田》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回到山沟去种田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