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吴蔚

广明元年(880年)二月,侯昌业冒死上疏极谏,声称盗贼满关中,而皇帝却不亲政事,专务游戏,田令孜专权无上,将危社稷。侯昌业在国家陷于危急的情况下奋力上书,原是指望能够惊醒僖宗于梦中,振作起来力挽狂澜,所以不但言辞激烈地指责了皇帝,还指责了皇帝最信任的宦官田令孜。不幸的是,生性好玩的僖宗看完奏章后火冒三丈,盛怒下立即召侯昌业至内侍省赐死。

一、侯昌业之死

前面的章节中曾经提到过,唐僖宗酷爱运动,尤其擅长击球,技巧极为高超。击球是唐朝盛行的宫廷游戏,因为是马上运动,因而叫做马球。马球所击的球是木制的,中间掏空,外面施以朱漆。用以击球的鞠杖也是木制的,杖头呈月牙状。与蹴鞠比起来,马球是一项相当危险的运动,不但需要击球者有高超的技巧,还需要出众的马技。因为击球者颠簸在奔驰的马背上,稍不小心,就会从马背上摔下来。因而,擅长此道者往往都是身手敏捷、反应迅速的高手。

换做普通伎人,有此技艺,一定会赢得人们的赞誉。然而,不幸的是,僖宗不是普通人,他是皇帝,是大唐的天子,命运赋予他为所欲为的权利,同时也交给了他治国的义务。可惜,这位天生具有运动细胞的皇帝偏偏不把江山放在眼里。

僖宗曾得意地对身边的优人石野猪说:“朕若应击球进士举,须为状元。”石野猪虽然是个戏子,却甚是有心,借此讽谏说:“若遇尧、舜作礼部侍郎,恐陛下不免驳放。”(《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三》)意思是若是遇到尧舜这样的贤君做礼部侍郎主考的话,恐怕僖宗会被责难而落选呢。僖宗听了,只是一笑了之。

石野猪的运气还算不错,并没有因为直言而招来杀身之祸。大概因为他在皇帝眼中的角色,始终只是个戏子,说的话是当不得真的。然而,当有大臣正儿八经地提出“皇帝不该专务游戏”时,结局就十分悲惨了。

广明元年(880年)是极不平静的一年,当时农民军黄巢进占广州、潭州,经鄂(今湖北武昌)东进,数月间连下饶(今江西波阳)、信(上饶)、池(今安徽贵池)、歙(歙县)婺(今浙江金华)、睦(建德)等州。而突厥族沙陀一部趁中原纷乱,也想趁火打劫,发兵攻打代北,并逼近晋阳。大唐已经是风雨飘摇,呈现出四分五裂的复杂状态。

左拾遗侯昌业对此忧心忡忡。广明元年(880年)二月,侯昌业冒死上疏极谏,声称盗贼满关中,而皇帝却不亲政事,专务游戏,田令孜专权无上,将危社稷。侯昌业在国家陷于危急的情况下奋力上书,原是指望能够惊醒僖宗于梦中,振作起来力挽狂澜,所以不但言辞激烈地指责了皇帝,还指责了皇帝最信任的宦官田令孜。

不幸的是,好玩的僖宗看完奏章后火冒三丈,盛怒下立即召侯昌业至内侍省赐死。僖宗加在侯昌业头上的罪名是:“侯昌业出身平民之家,擢升到高位,得以亲近天子,却不知谨慎言行,反而愚妄地奏报一些捕风捉影的闲话,侮辱皇帝,诽谤百次征召才允就职的各位官员,依照国法,不能宽容,所以赐他自尽。”(事见《通鉴考异·卷二十四引〈续宝运录记侯昌业上书〉》)

侯昌业因上书而招来杀身之祸,引来多方猜疑。根据《北梦琐验》记载:“后有传侯昌业疏词不合事体,其末云:‘请开揭谛道场以消兵厉。’似为庸僧伪作也。”无论如何,真正触怒僖宗的仍然是指责皇帝的言辞。就在这封奏疏中,侯昌业指责僖宗“强夺波斯之宝贝,抑取茶店之珠珍,浑取柜坊,全城般(搬)运(藏匿财物)”(指田令孜劝僖宗采取没收长安富商财产以谋财一事),这就不是仅仅喜欢玩耍的嬉闹小儿了,跟强盗土匪没什么区别。

侯昌业是个谏官,左拾遗就是谏官官名,也就是专门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这种官官职不高,却是能够亲近天子的言官。“拾遗”的意思是把皇帝“遗”忘的东西“拾”起来,免得因遗忘而做错了事。

拾遗为唐朝首创,谏官系统也是在唐朝趋于完备。谏官的设置,秦汉时已有,魏晋南北朝时有较大发展。至唐朝,中央朝廷实行三省制,进谏任务由门下省和中书省共同承担。门下省设给事中四名及辅员若干,并设左谏议大夫四名,左散骑常侍四名,主要职责是匡正政治上的得失,以谏诤为任。其中,给事中掌封驳(即复审之意)诏制,权力更重。中书省设右谏议大夫四名,右散骑常侍四名,举凡主德缺违、国家决策,皆得谏正。补阙和拾遗两个新创官职则分置左右,左隶门下省,右隶中书省,负责看管供其他谏官呈递奏折所用的四只匣子。

唐朝著名大诗人杜甫就做过“拾遗”。唐代诗人元稹早年也曾经做过“拾遗”,后来还因为直谏批评朝政被贬出京师去当地方官。而唐朝著名的魏徵,其实就是谏官,他当时担任谏议大夫。唐太宗对魏徵极为重视,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徵也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

贞观二年(628年),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女儿,才貌出众,京城之内,绝无仅有。便告诉了太宗,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太宗便下诏将这一女子聘为妃子。魏徵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陆家,便立即入宫进谏:“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欢。现在郑民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难道是为民父母的道理吗?”太宗听后大惊,当即深表内疚,并决定收回成命。但房玄龄等人却认为郑氏许人之事,子虚乌有,坚持诏令有效。陆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以前虽有资财往来,并无定亲之事。这时,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来魏徵询问。魏徵直截了当地说:“陆家之所以否认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借此加害于他。其中缘故十分清楚。不足为怪。”太宗这才恍然大悟,便坚决地收回了诏令。

由于魏徵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徵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徵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生怕魏徵因为他玩鸟而批评他。而刚好魏徵奏事比较久。好不容易等魏徵走了,太宗赶紧将鹞子拿出来,却发现已经闷死了。

魏徵“忧国如家,忠言直谏”的精神,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文宗喜读《贞观政要》而仰慕魏徵,就下诏寻访到魏徵的后人五世孙魏謩,并将魏謩任命为右拾遗,也是属于可以对皇帝进谏的言官。德宗朝在“泾原兵变”中挽救了唐朝命运的著名将领李晟对魏徵能直言敢谏,尽忠朝廷非常敬佩。曾经对宾客说:“魏徵能直言极谏,致太宗于尧舜之上,真忠臣也,仆所慕之。”行军司马李叔度回答说:“此缙绅儒者之事,非勋德所宜。”李晟严肃地说:“行军(李叔度)失言。传称‘邦有道,危言危行’,今休明之期,晟幸得各位将相,心有不可,忍而不言,岂可谓有犯无隐,知无不为者耶!是非在人主所择耳。”所以后来李晟做宰相时,皇帝有所询问,必极言无隐,尽其忠心。唐朝的许多谏官也都以魏徵为榜样。然而,并非每个皇帝都想唐太宗一样励精图治,胸怀宽广。像侯昌业这样因上书直谏而死的不在少数。

你现在所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满城尽带黄金甲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