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

作者:吴蔚

武德年称假玉瓷,即今真玉未为奇。

寻常工作经千指,物力艰难那得知。

——《景德镇陶歌》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是中国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这种白地蓝花融进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素净和飘逸,具有相当典型的民族特色。加上青花是釉下彩,花纹永不褪落,一经问世,便风行四方,成为瓷器的主流。景德镇也因之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成为驰名中外的“瓷都”,“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

公元582年,陈太建十四年一月十日,陈宣帝陈顼去世。十一日,太子陈叔宝在父皇灵柩前哀哭治丧时,其异母弟陈叔陵忽然取出涂抹了毒药的利刃,直击兄长后颈。陈叔宝猝不及防,当即闷绝于地。

陈叔陵见未砍中要害,还欲上前再补上一刀,太子生母皇后柳敬言慌忙挺身相救。陈叔陵毫不客气,又挥刀将柳后砍伤。太子乳母吴氏自后抱住陈叔陵胳膊不放,陈叔宝这才趁机爬了起来,在左右护卫保护下拼命逃出,旋即调派大将萧摩诃讨伐陈叔陵。最后,陈叔陵被杀,侥幸不死的陈叔宝终于得登大宝之位,即为陈后主,是陈朝末代皇帝。

当时隋朝已经统一北方,隋文帝杨坚雄心勃勃,志在天下。而于凶险中侥幸即位的陈后主自恃有长江天险,不理朝政,只知宠爱美女张丽华,奏伎纵酒,作诗不辍。又大建宫室,在本已极为壮丽的华林园中增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高达数十丈,以沉、檀香木作门窗栏槛,并下令新平镇瓷窑烧制陶瓷柱础进献,供三阁御用。

新平镇接到陈后主诏令后,立即开始赶工。然窑场生产出来的柱础虽然雕镂精巧,但却因为原料本身的强度不够,承受不住高大阁柱的沉重压力。几度试制,仍不堪用。陈后主本意意在创新,欲建造三座前所未有的楼阁,不想瓷器虽由土石烧制而成,坚固程度却远远不及其本源,既是事与愿违,只得悻悻作罢。然新平瓷窑的名声却就此传扬了开去,自此之后,当地人多以烧制陶瓷为业。

数年后,陈朝灭亡,隋朝一统南北。又过了四十年,李唐代隋,天下气象为之一变。新平瓷工陶玉将自己烧制的瓷器运往关中销售,其瓷器以当地高岭土烧成,土腻质薄,莹缜如玉,立时轰动京城,达官贵人争相购买,直至惊动了皇宫中的唐高祖李渊。唐高祖慕名欣赏过陶玉瓷器后,由衷惊叹,称赞其为“假玉器”。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正式颁布诏令,命新平就镇设县,改新平镇为昌南镇,并指名要求当地制瓷能手霍仲初制器进御,“于是昌南瓷名天下”。自此,昌南瓷器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运往四方,誉满海内外,为中国赢取了巨大财富及不朽声名,外国人甚至以“昌南”作为东方中国的代名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丝绸之路上,丝绸、瓷器、茶叶是三宗大件商品,来自江西的瓷器和茶叶占了相当分量。浮梁不仅以制瓷独步天下,更是当时中国的主要茶叶产区和集散地,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号称“万国来求”。

宋代时,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彼时瓷器亦是重要外销商品,窑场遍布全国各地。各窑所产瓷器各具特色,如昌南依旧以青白瓷知名于世,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显青,号为“影青”。景德年间,宋真宗因酷爱昌南瓷器,特下诏以年号命名名瓷产地,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然因利益巨大,瓷器行业竞争亦相当激烈,景窑并非一枝独秀,名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尤以汝窑、定窑、官窑、哥窑、钧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号称“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位于河南汝州,被公推为五窑之首。其瓷器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因胎体较薄,釉层较厚,色如堆脂,釉面有细微开片,呈现出玉石般质感,庄重大方,魅力独特。

定窑位于河北定州,以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

你现在所看的《青花瓷》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青花瓷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