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称帝,年号也改为大业,功臣们也该论功行赏了。

综合比较,各类排名,拥立第一功臣非杨素莫属。从在隋文帝面前打小报告,到废黜太子,从仁寿宫最后密谋,到千里出师平叛杨谅,杨素的功劳太大了。

杨广随即封杨素为尚书令,儿子杨万石、杨仁行、侄儿杨玄挺仪同三司(勋官八级、正五品上),赏绸缎五万匹、绫罗一千匹及杨谅的女奴二十名。此时的杨素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但我们都知道,巅峰的后面就是低谷,这是世间的规律,谁也逃不掉。

如果杨素的眼睛能看到身后事,那么他可能会后悔三件事情:一是一个儿子的名字没取好,二是一个儿子智商不高,三是自己看错了一个人。

那个名字没取好的儿子就是得到封赏的杨万石,名字寓意很好,“万石”,这是高级干部的代名词,意思是将来是享受万石黍米级别的高官。名字寓意很好,可惜谐音实在太糟,“万石”谐音“完蛋”(各位可以在输入法上试一下)。最终杨家的结果真是如同这个孩子的名字一样,“万石”,完蛋!

那个智商不高的儿子就是扯起造反大旗的杨玄感,这位老兄级别挺高,胆子也很大,居然选择在杨广二征辽东的时候起事,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导致二征辽东草草收场。本来辽东城攻陷在即,然而杨玄感起事的消息传到前方,杨广只能火速回军,二征辽东即告失败。如果杨玄感没有起事,如果早一点攻陷辽东,或许征辽东就不会成为隋朝灭亡的导火索。起事后的杨玄感尽管初期非常凶猛,可惜智商不够,首鼠两端,跟老爹杨素相比,他的军事才能不足以建功立业,充其量能够搅局。不过杨玄感起事对于李渊倒是有积极意义,至少提醒李渊,“造反不能像杨玄感那样首鼠两端”。

那个杨素看走眼的人不是别人,就是隋末农民起义的著名领袖李密。李密年轻的时候很喜欢读书,读书入迷的时候经常骑着牛,牛角上挂着《汉书》,一路骑牛一路看。正巧有一次被杨素看到了,杨素被这一幕深深吸引,上前一攀谈,发现李密谈吐不凡,仔细一问,居然还是北周八柱国之一李弼的曾孙。从此杨素非常器重李密,还把李密引荐给儿子们,杨玄感与李密的良好关系就是从这时开始。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杨素曾经问李密看的是什么书,明明看的是《汉书》,李密回答却说是《项羽传》,李密为什么要说谎呢?难道《项羽传》的地位要在《汉书》之上?后世的我们恐怕无法知道真正的原因。

然而,一语成谶,李密的结局居然与项羽那么相似!

说起来,杨素被杨广疏远,主要还是因为他的位置太高了,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如果说忌妒是杨家女人的天性,那么猜疑,则是杨家男人的秉性。

在开国皇帝杨坚的治下,当年为他立下大功的臣子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疏远,高颎,杨素,贺若弼,韩擒虎,史万岁,这些人都立有大功,然而他们的结果都一样,都是被疏远。相比之下,大将史万岁更惨,刚跟突厥打了一场胜仗回朝请赏,没想到却被杨坚怀疑结交太子杨勇,当廷被活活打死,怎一个惨字了得。

杨坚如此,杨广同样如此。在杨广的治下,他的猜疑心丝毫不亚于他的父亲,他需要的不再是权臣,也不再是能臣,而是听话的庸臣,因为老杨家的人都一样,对于别人的智商一贯低估,对于自己的智商则是一贯高估!

在杨广的疏远下,杨素终于明白了,想继续在皇帝面前转悠是不可能了,杨勇已经倒了,杨谅也收拾了,杨广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地方再需要他,所以对于杨素,杨广的选择是“供着”,而不是“用着”。

被“供着”的感觉实在不好,但又能怎么样呢?名义上已经位极人臣,难道还要封你一个名誉皇帝不成?

事实证明,在中国历代的官场上,一个官员对于政治生命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自然生命本身。那些位高权重的人,一旦失去了官位,失去了实权,就如同龙王三太子被哪吒抽了龙筋,身还在,魂没了,杨素就是这样一个人。

自从大业元年被封为尚书令以后,他的工作不是更多了,而是更少了,甚至没有了。部属对他倒是很客气,也客套地请他指导工作,但聪明的杨素看得出来,那是一种同情的客套,那种客套是现任干部对待退休老干部的。

大业二年六月二十九日,杨素被提升为司徒(三公之一),这更是一个闲职,一个能把自己闲出病的职位。杨素彻底明白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在重大节日接受现任国家领导人的看望和慰问了。

不过事情到这里还没有完,随后杨素又被封为楚国公,这也是一个荣誉称号。这个荣誉称号看着荣光,实则险恶,用通俗的话说,这个称号是让杨素替国家踩地雷的。

你现在所看的《唐史并不如烟1·大唐开国》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唐史并不如烟1·大唐开国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