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达十年的折返跑,张说终于重登相位,此时朝中共有三名宰相,排名如下:源乾曜、张嘉贞、张说。

从排名看,张说只是第三宰相,但这个第三宰相很快就做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兵制改革。

张说前后镇守幽州、并州时,唐朝边境的驻军达到了六十万人,而此时东突厥已经式微,无法对唐朝构成真正威胁,六十万人就显得多了。

张说担任宰相后便给李隆基提出建议:裁军二十万,让这些人回乡务农。

李隆基当时就惊了,裁军二十万?一旦边境有事怎么办?

张说说:“臣久在边塞,知道其中的内幕,现在这些驻军,很多都被当官的用来担任护卫或者办事的杂役,根本没有用在国防上。况且想御敌制胜,兵在精而不在多,根本用不了那么多人,还耽误正常的农业生产。如果陛下还有忧虑的话,臣愿意以全家一百来口的性命作为担保。”

李隆基仔细一想,张说说的不无道理,六十万的边防军规模确实有些过大,还妨碍农业生产,张说久在边塞,说的应该是实情。李隆基同意了,这样唐朝边境的士兵数量就从六十万削减到四十万,精简掉的二十万全部投入农业生产,从而增加了国家租赋。

削减完边防军,张说又把目光投向了拱卫长安的卫军(类似于现在的中央卫戍区部队)。

按照唐朝惯例,男子二十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才能免除兵役,在二十岁到六十岁这段时间里,每年都要有几个月为国家服兵役,生命不息,服兵役不止。需要指出的,服兵役都是义务的,饮食、铠甲甚至武器都需要自备(薛仁贵跟随李世民东征高句丽就是自费出征),而且所在家庭并不因此减免其他劳役。

这个惯例从北周的府兵制而来,即农忙时正常进行生产,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国家有事时紧急集结出征打仗,实行的是“兵农合一”。这种制度对于生活在草原的民族很容易实现,对于以农耕为主的社会,当国家规模较小时也可以实现,而当国家规模很大、战争比较频繁时,府兵制的弊端就显现出来。

到李隆基开元年间,府兵制已经到了崩溃边缘,服兵役的家庭要么渐渐贫困(主要劳动力服兵役经常会耽误农耕),要么服兵役的人身体渐渐贫弱。渐渐地,“逃兵役”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正值壮年的男子纷纷远走他乡,逃避服兵役。

这下就到了“无兵可征”的地步。

面对这个现象,张说提出了改革:

招募壮士充当宿卫,所在家庭不再承担其他劳役,同时给予这些壮士优厚待遇。

卤水点豆腐,一点就灵。

张说这一招果然奏响,招募令发出,青壮男子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很多是原来逃避兵役的,现在看到招募令,便火速地加入到宿卫的行列中来。

几天时间,便募集了十二万人,都是当打之年的青年男子。

你现在所看的《唐史并不如烟4·开元盛世》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唐史并不如烟4·开元盛世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