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阳谋高手

作者:纪连海

如果说刘墉与和珅是站在对立的两边的话,那么,他与纪晓岚则相处得还是比较融洽的。我们前面说了,纪晓岚出自刘墉之父刘统勋门下,纪晓岚能去修《四库全书》还全靠刘统勋的推荐。大学士英和在其《恩福堂笔记》中记载,纪晓岚和刘墉两人关系极好,纪晓岚还常请刘墉给自己写对联。

纪晓岚生前十分喜欢“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这一句,他去世后,刘墉就将其写下来,作为挽联相赠。

两人不仅师出同门,爱好也十分相近,都好收藏砚台。据记载,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刘墉曾赠给纪晓岚一方砚台,书之以铭文“石理缜密石骨刚,赠都御史写奏章,此翁此砚真相当”。嘉庆八年(1803年),刘墉又赠送给纪晓岚一方砚台,称:“送上古砚一方,领取韩稿一部。砚乃朴茂沉郁之格,譬之文格,为如此也。”

除了写诗赠砚,两人还经常在一起畅谈佛法。可见两人感情之深,私交之好。

由此我们也发现,刘墉不仅是一个廉洁耿直的政治家,还是一个才华横溢、涉猎颇广的学者。他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历史上记载,他“书名满天下,政治文章皆为所掩”。

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书法。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列为中国美术之首。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称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刘墉书法初从赵孟頫、董其昌入手,又喜好苏轼的笔意,曾潜心研习《阁帖》,对唐、宋诸家并六朝碑版无不临习。他擅长楷书、行书,同时也能写榜书和小楷。他喜用硬笔短毫,书法丰腴淳厚、落落大度,体现了他一生的襟度。刘墉的书法特点之一是用墨浓重,因此当时的人都称他为“浓墨宰相”。他的字,最为闻名的是小楷,貌丰骨劲,别具面目。

刘墉一生书法曾经数度变化,年轻时珠圆玉润,中年笔力雄健,到晚年则趋于平淡。有人评价他的书法“肉多骨少”,但也有人认为这是精华蕴蓄,劲气内敛,有绵里藏针的妙处。

刘墉不但书法好,还很懂得书法的历史。他曾经用诗的形式,写过一本关于历代书法史的书,叫作《学书偶成》。《学书偶成》采用诗的形式,叙述了中国书法的历史。他在提到中国书法的创始人李斯、蔡邕等人的书法时写说:“博雅中郎有古风,廓清摧陷亦英雄。李斯秦相残碑法,未遣销沉劫火中。”在提到中国将隶书转化为楷书的曹魏、钟繇的书法时说:“书到元常体最多,新声未变古谣歌。典型已觉中郎远,野鹜纷纷更若何。”在提到中国的“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时说:“内史风流已变革,更将遒媚绚真淳。颖川法嗣晨星在,衣钵传来有几人。”

他不仅工诗善书,还擅长水墨花卉,精于古文考辨。

比较而言,刘墉的书法最为有名,他在书法史上的最大贡献是对传统书法的创新之功。此后的清朝人对刘墉的书法成就评价甚高。

《松轩随笔》谓:“刘文清书初从松雪入,中年后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神藏,不受古人牢笼,超然独出。”又云:“本朝书法当以王文安、刘石庵为最,王犹依傍古人,刘则厚而能脱,入乎古人又出乎古人。”

包世臣《艺舟双楫》谓:“文清少习香光,壮迁坡老。七十以后潜心北朝碑版。虽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兴学识超人尘外。”又云:“近世小真书以诸城为第一,所诣出苏、董两家之外。”又在其《与吴熙载书》中谈道:“坡老书多烂漫,时时敛锋以凝散缓之气。裹笔之尚,自此而盛。思翁晚出,自知才力薄怯,虑其解散,每以裹笔制胜。然亦用此救败耳。及近人诸城,乃专恃此。又先以搭锋养其机,浓墨助其采,然后裹笔以作其势,而以枯墨显出之。遂使一幅之中,浓纤相间,顺逆互用,致饰取悦。”又云:“墨法则以浓用拙,以燥用巧,使墨白相当,枯润互映,以作插花圆镜之势。卷帘一顾,自成万态。然其心悴于字内,筋力尽于画中。”又云:“诸城相国,祖述华亭,又从山谷笔短意长一语入,窥破秘旨。虽复结构伤巧,较华亭逊其遒逸,而入锋洁净,时或过之。盖山东多北魏碑,能见六朝真像,此诸城之所以过华亭也。”

陈希祖谓:“二百年士大夫,善学华亭者,惟诸城耳。”

《快雪堂》跋曰:“石庵于轨则中时露空明;于运用中皆含虚寂。拙中含姿,淡中入妙。反复审视,乃见异趣。”

《芳坚馆题跋》谓:“晋唐元明诸大家,得力全是个静字,须知火色纯清,大非容易。国朝作者相望,能副是语者,只有石庵先生。”

《频罗庵题跋》谓:“今之能为魏晋人书者,惟石庵先生。虽随意书尺牍,亦可玩视。”

《求阙斋日记》谓:“文清爱堂帖,其起笔多师晋贤及智永千文,用逆蹴之法,故能藏锋。”

你现在所看的《刘墉·阳谋高手》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刘墉·阳谋高手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