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佑宫秘笈载:崇德元年四至六月间,上据宁完我奏,与范文程定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各级官员服饰等级,钦定朝中用语。十二阿哥阿济格率十万大军再践京师,焚明熹宗德陵,克城十二,昌平总兵降,俘获人畜十余万。八月二十七日,乃孔子圣诞,范文程代上祭孔,并于文庙首开御前经筵。

阿济格和多尔衮分别在关内、关外摆开了战场,这次征明是动用军力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因此皇太极一直十分关注着战况。

时值盛夏,崇政殿内闷热异常,皇太极大病初愈,身体虚弱,真有些耐不住酷热。但他还是每天都穿上龙袍,戴上三层东珠冠顶铺着红络的凉帽,正式上朝。每次朝议下来,都是汗流浃背。亲王大臣们劝他不必天天如此,他坚决不听:“尔等不必相劝,为君者若不临朝,国事必堕,朕绝不作嘉靖和万历。”

于是大臣们便想出了一个办法。

上朝后,刚林问道:“有事具奏,无事退朝。”

众人齐声道:“无事可奏。”

刚林微微一笑,遂高声宣道:“退朝。”

十几天来,一直如此,皇太极明白臣工们的心思,只好默默顺从了大家。

天太热了,清宁宫内不清宁,皇太极便搬上了翔凤楼。翔凤楼是盛京城的最高点,南、北两面窗子一开,通堂风便吹了进来,炎炎酷暑,顿觉十分惬意。朝议一散,亲王大臣们便陆陆续续地来到这里求见,实际上,这就等于将朝议移到了翔凤楼。

改元称帝后,因萨哈廉亡故,皇太极病了些日子,其余的时间,一直十分繁忙,每天都要忙到深夜。两个多月中,一个谕旨接着一个谕旨地颁布:根据宁完我的建议,他钦定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各级官员们的服饰颜色、图案、仪仗、门前拴马桩的数量;任命了一大批官员;对满蒙汉一大批有功人员予以表彰嘉奖;进一步明确上朝用语:凡向皇上奏事,称为具奏;向亲王贝勒和贝子们奏事叫启奏;下级官员送达上级官员的公文叫呈送、呈报;皇上所言,不论是书面还是口头,一律称之为上谕。

七月二十九日,下朝后,众大臣又聚到了翔凤楼。时任兵部承政的祖泽润道:“皇上,武英郡王、饶余贝勒率十万大军入关,睿亲王等又统三万大军征锦州宁远,盛京城内外兵力不到一万,辽阳、开原、铁岭、清河、抚顺、镇江、海城、宽甸等地兵力加起来不到一万,万一国内有变,恐难应付,臣请扩充兵源,以防万一。”

户部承政韩大勋道:“皇上,不可,万万不可。如今十三万大军的粮草已令国库吃紧,若再征兵,便更难筹措,征而无饷,必生哗变。以吾大清之国力,能保证十几万大军的粮草已相当不易,万万不可扩充。”

济尔哈朗道:“祖承政多虑了,你说的那个万一不会发生,即使发生,几千人马足矣。”

代善道:“从前,我们八旗兵出征都自带粮草,现在却得由朝廷统筹,十几万大军啊,实在难以应付。”

皇太极道:“此一时,彼一时,过去,我们很少在农忙期间出征,都是在冬季。如今疆土广阔,治理这么大个国家,还像从前那样半兵半民的不行,况且攻城野战,战阵演练,火器使用,都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战时拼凑上几十个牛录,如何能上得了阵?祖承政所言征兵一事,朕早有此意,但兵源从何而来?征了兵,粮草又怎么办?这就是朕反复强调要多多俘获人口之意。俘获过来的人,让他们开荒种田,以补充军需,生儿育女,以接续兵源。这些中原人刚到大清时,还不大情愿,但过了几个月后,不挨饿了,便都安定了下来,现在,已经成为我大清百姓的一部分。但愿阿济格这次能再多俘获些人口,有了人,就好办了。”

十六位调防大臣之一的正黄旗霸奇兰道:“奴才当年随扈尔汉曾东征过呼尔哈、使犬部、东海女真部有十多万众可以征调。”

代善道:“那些都是未化之野人,不足用。”

皇太极道:“不要紧,未化咱们可以化,化了便可为我所用。这些部众骑射功夫相当精湛。霸奇兰提醒得好,这些年咱们忙于残明联蒙,疏忽了对故乡的管理。先帝时,曾对东海部众进行过征讨,他们的堂子均被拆毁,换上了我们的堂子,大都已经臣服。如今,虽未公开反叛,但纳贡的次数却是越来越少,有的甚至已不纳了。现在要恢复对他们的管治,要让他们继续纳贡,凡是能当兵的都要将他们扩编进来。如此可得万余。霸奇兰,”

你现在所看的《皇太极全传3·崇德帝》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皇太极全传3·崇德帝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