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佑宫秘笈载:天聪八年二月,多尔衮、岳讬、萨哈廉、豪格等率一万精兵,赴蒙古寻玉玺及额哲下落。历百余天,遇额哲于托里图,多尔衮亲赴营中劝降,平定额哲内部叛乱,玉玺完璧归金。

多尔衮大闹大政殿后,虽然解开了心中疑团,内心却十分不安,一直想找个机会,将功折罪,重新取悦于汗王。所以,他见汗王如此看重玉玺,便自报奋勇,主动请缨。怀远门前,他对送行的汗王哥哥再次表态:“汗王放心,臣弟就是上天入地,也一定要将玉玺完好无缺地捧到御前。”

时多尔衮掌镶白旗,皇太极看他银盔银甲,白马银鞍,阳光下银光闪闪,好不英武,恰似自己的当年,心中暗自欢喜,他劝勉道:“额哲此时乃残破之众,其父新丧,正所谓哀师,困兽犹斗,穷寇勿追,不到万不得已,勿以武力相加,不要逞一时之勇,不要以众凌弱,不要逼出个玺毁人亡,要力争劝降,切记,切记。”

天聪六年末,林丹汗被皇太极大军逼得不得不逃往青海,身为成吉思汗的嫡传,手中握有象征皇权的玉玺,称雄蒙古二十余年,原本想借助明朝的势力先统一了蒙古,再灭了女真,最后重返中原,一统天下,没想到他的宏图大略,被努尔哈赤父子击得粉碎。如今,又被皇太极逼到了青海。此地天气变化无常,常年冰天雪地,条件十分恶劣,养尊处优的林丹汗如何经受得了这番打击,他又气又恼,到了青海不久就病倒了。折腾了近两年,终于大限到了。他唤来嫡长子额哲,指着枕边的玉玺道:“额哲,朕怕是时日不多了,你记住,我们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乃天潢贵胄,黄金血统。这块玉玺乃历代传国之宝,失传三百余年,到为父这重归故主,此天意也,是长生天欲复兴我蒙古的征兆。玉玺在,皇权在,只要你手握玉玺,迟早仍可号令蒙古。此地不可久留,待朕死后,你可率众东归,收拾残部,卧薪尝胆,重整旗鼓,浩瀚千里大漠,尽可与皇太极周旋。记住:朕与女真不共戴天,你要南联大明,以拒后金,时机成熟,便先灭了后金,重振我察哈尔雄风。”

额哲看着父汗瘦得脱了相的脸,禁不住失声痛哭。林丹汗吃力地作着临终嘱托,额哲一个劲地点头:“嗯、嗯,放心,儿臣记住了。”

说完心里话,林丹汗进入了昏迷状态,到了后半夜,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年仅三十六岁。

安葬了父亲,额哲一天也不愿在青海呆下去,过了头七,他便率领着残部返回蒙古。一路上,一些旧部闻其东归,纷纷来投,行至黄河一带,已有部众两千五百余户,合一万余人。

他们行了一路,争论了一路。以额哲为首的几个人一心想继承先汗遗志,重振大业,另一些人则主张归金。此时额哲血气方刚,对几个主降的大臣根本不予理睬,主降派只好鼓动额哲的生母苏泰太后。

苏泰太后毕竟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头脑比额哲清醒得多,她劝额哲道:“尔父临终之言,乃将死之人的昏聩迷乱之语,吾儿不可过于认真。你胸怀大志,作母亲的自然十分高兴,但当初,尔父以四十万之众,又有明的支持,都没斗过大金。现在已到了这步天地,你凭什么与之抗衡?”

额哲道:“凭我是成吉思汗的嫡传,凭我手中的这块玉玺。”

苏泰太后摇了摇头:“快别说这块玉玺了,我看咱们今天落到这个地步,全是这块玉玺闹的。”

额哲吃了一惊:“母亲,此话怎讲?”

苏泰太后道:“尔父在未得到这块玉玺之前,勤于政事,能征善战,又善于收取各部之心,很快就拥兵数十万众。可自从得到了这块玉玺,便一改从前,开始颐指气使,发号施令,以成吉思汗自居,结果伤害了各部。努尔哈赤正是趁此机会分化瓦解,先是将科尔沁部拉了过去,然后是奈曼部、敖汉部……尔父最终成了孤家寡人,以至客死他乡。我是亲眼见你父亲有了这块玉玺后,一步步走下坡路的。”

“可玉玺确实是天下难得的珍宝,我们先祖正是凭此而成的大业啊。”

“也许是我们命薄,担不起这天大的重担吧。”

“依母亲的意思是?”

苏泰太后道:“归金,这是眼下唯一一条可行之路。”

额哲不吱声了,他低下头,未置可否。

你现在所看的《皇太极全传3·崇德帝》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皇太极全传3·崇德帝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