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3·煌煌盛世

作者:包丽英

庚申年三月戍辰日(1260年4月12日),忽必烈派兵拘禁了阿里不哥派往燕京的使者,由南湖纵鹰捕鹅之后回到开平府,在开平城商议拥立大汗一事。

拥戴忽必烈最为积极的宗王是在东道诸王中地位居首的塔察尔。塔察尔曾因攻宋不力而遭到蒙哥汗的严厉斥责,是以心存不满。忽必烈在会见撤离战场的诸王将军并接收兵权之际,就派廉希宪暗中携带金银珠宝、酒肉牛羊犒赏东路军,结欢于塔察尔。后来蒙哥汗去世,举国哀悼,消息传来,忽必烈又派廉希宪数往塔察尔帐殿,问以军政大事,相约“若至开平,首当推戴,无为他人所先”。

三月甲午日(4月28日)这一天,开平城歌舞升平,喜气洋洋,百姓摩肩接踵,笑逐颜开。开平府洪禧殿内宗王云集,武士林立。

塔察尔率先向忽必烈行三跪九叩拜见大礼,推戴他为蒙古大汗。此前,他已做好安排,诱逼其他宗王相继劝进,因此,集会伊始,其他宗王一致推戴,忽必烈谦让三次,各路宗王苦苦相劝,并跪伏于洪禧殿内厚厚的绒毛地毯上,解带脱帽,大礼参拜,忽必烈始含笑应允。

在鼓乐齐鸣声中,忽必烈被宗王们相拥扶上御座大位,正式即大汗位,成为蒙古国新君,同时也掀开了蒙古历史的新篇章。

塔察尔献盏,请萨满为忽必烈登极祝诵,祈福告天,群臣在殿内外执跪拜礼。

忽必烈的右手位有塔察尔及诸王和年仅十七岁的王子真金,而五王子忽哥赤等其余十名少年王子按顺序列于真金下首。其他王公贵族们则依次立于御座前列,听候忽必烈宣读即位诏。

察必皇后端坐在忽必烈左侧,益发显得雍容庄静。对于丈夫的今天,她绝无奢求,却并不意外。她深黑明亮的双眸中流露着一丝功成之后的喜悦,但内心深处却潜藏着对变幻莫测的未来时局的淡淡隐忧。察必皇后的左侧依次是忽必烈的其他妃嫔,她们是于两天前在王府侍卫的护送下离开哈剌和林赶赴开平的,由于很少经历如此隆重热烈的场面,因此一个个都显得有些兴奋和紧张。

担任登极仪式司仪的赵璧首先宣读先朝祖训。在悦耳动听的蒙古长调中,赵璧吟颂完《大札撒》,全场沉静片刻,接着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忽必烈含笑对他的臣子说:“立国要有国策,治国要有法度,抚民要有条规。《尚书·尧典》上说圣主的光芒照耀四方,到达天地之间。朕从作为藩王的那一天起,就立志按‘光被四表,格于上下’而行事。总领漠南,设立三司,亲征大理,攻打鄂州,朕时时用汉法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爱民如子,惜兵如弟。祖述变通,采行汉制,当在今日!从即日起,朕当仿效历代中原王朝惯例,正式建元‘中统’(即中朝正统)。”

殿内殿外,台上台下,亲王、皇子、贵族、文臣、武将、百姓、士兵跪伏山呼“万岁”。一时间,“皇上万岁”、“皇上万寿无疆”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忽必烈双手慢慢举起,说:“众卿听旨:朕居龙飞之地,于龙飞之初,钦命上师八思巴起佛寺于大内之西南,从即日起,封八思巴为国师!授以玉印,任中原法主,统天下教门。”

八思巴尚在藏区视事,未返中原,作为他代表的众僧伏毯叩首谢恩。

忽必烈命他们平身,又说:“下面,由廉希宪宣读《崇祭祀诏》、《惠鳏寡诏》、《均赋役诏》、《止贡献诏》、《抚军士诏》。”

廉希宪起身站立皇帝御座之下,将翻译过来的诏书用纯正的蒙古语朗声宣读。

蒙古诸部从一二〇六年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开始,连年征伐,武功卓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铁蹄所至,诸国莫不披靡。然而,马上可以取天下,马上却不能治天下,尤其不能用游牧民族的传统经验治理中原,不能将游牧文化强加于中原文化,这是忽必烈来到漠南汉地后经过长期实践得出的结论。这些浅显明白的道理,要使习惯于游牧生活的宗王、贵族接受是非常困难的。蒙古诸王、贵族中间不乏优秀分子,他们认清这个道理,前后用了五十多年的时间。

五十多年,对个人而言,并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

忽必烈的即位,让人们看到了巨大的希望。

你现在所看的《蒙古帝国3·煌煌盛世》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蒙古帝国3·煌煌盛世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