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3·煌煌盛世

作者:包丽英

龙冈北依南屏山,南临金莲川,东、西两面皆是一望无际的广阔草原,地势平坦,宜于建城。

开平府的兴建整整用了三年时间。第一年,始营宫室,第二年,复修宫城。建造开平府所用的数十万工匠皆来自中原地区和汉中一些地方,而建筑材料如木料、砖瓦、石料等大多就地解决,桓、抚一带实在没有的,才由中原和燕山地区输运过来。

开平府的构筑运用了汉式古代筑城方法,这种方形城池可以说是自古以来平地筑城所沿用的形制。而在城门外加筑瓮城,也是古代中国传统的建筑城池的方式,早在汉代已被广泛采用。如西汉的鸡鹿寨和朝鲁库伦古城即采用此法修筑,主要是为了加强重要城门的防御而设置。城内的宫殿式样亦模仿宋代城市建筑。如大安阁,是沿用了汴京城熙春阁的建筑式样,并在阁后修建鸿禧、睿思二殿。城内的街道规范划一,东西南北各城门两两相对,但主要干道并不直通,皆有宫城或里城阻挡,并且常在道路的另一端与横街交汇成十字路口。

举世瞩目的开平城的兴建,是当时漠南汉地一件最为百姓津津乐道的大事,通过运输建筑材料和给养的车队,通过来往于南北之间的客商,开平城成了家喻户晓的谈论话题,并由此在民间衍生出一段忽必烈向龙借地建城的传说。

相传刘太保(子聪)迁都时,因地有龙池,不能干涸,乃奏圣祖当借地于龙,帝从之。是夜三更雷震,龙已飞上矣。明日以土筑成基。

后来,诗人杨允字触景生情,赋诗一首,以记其事。

圣祖初临建国城,风飞雷动蛰龙惊;

月生沧海千山白,日出扶桑万国明。

开平府位于蒙古漠北草原的南缘,地处战略要冲。它北连朔漠,便于与哈剌和林的蒙古汗廷保持联系;南接内地,便于控制华北和中原。把开平府定为驻节之所,不但符合忽必烈以一个藩王总领漠南军政事务的需要,而且“展亲会朝,兹为道里得中”,有着地理上的近便。尤其在从大蒙古国到元王朝建立的进程中,蒙古统治者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也逐渐实现了从漠北的哈剌和林向大都(北京)的转移。而开平城的修建,恰是这个草原游牧帝国向中原王朝转化的过渡阶梯。

忽必烈已经完成了一个历史性的跨越,一座崭新的草原都城,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千千万万设计者和工匠、夫役的艰苦劳作和努力下,神奇般地出现在闪电河畔。

闪电河由西北而东南,围土山环绕大半个弯儿,折向东方,像一条七彩绸带,飘然东逝。

开平城便坐落于闪电河的南岸。开平城的建造完全按北水、南火、西金、东木、中土和上为乾、坎、艮,中为兑、震,下为坤、离、巽的“五行八卦方位图”设计,城为正方形,由外城(包括关厢)、皇城和宫城构成。宫城设置则按“洛书九宫图”排列,分为离1、艮2、兑3、乾4、中土5、巽6、震7、坤8、坎9的“三三见九”组合。

外城城墙每边长一千三百二十步,墙城全用黄土板筑,高一丈五尺,下宽三丈,上宽六尺。外城分为两部分,自皇城北门瓮城西墙起,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土墙,直抵外城土墙,宽约六尺,将外城隔开,南北不能相通。北部是一片东西向的山岗,地势平坦,不设街道。山岗中部靠南有一座石砌大院。南部有东西大街,一条南北大街,靠近街道则是店铺和民宅。

外城北部为皇家园林,亦称“北苑”。北苑“古木阴阴覆苑墙,雁程霸早碧云长”,景色迷人,高榆矮柳,金莲紫菊,风光无限,保持了原有的自然风貌。内园芍药望,亭亭直上数尺,花大如斗,是皇室人员赏玩休闲之所。外园豢养禽兽,培植花木,是狩猎纵马之地。

开平府的东、南、西都设有关厢。何为关厢?通俗点说就是城门外的大街和附近的地区。东关厢四百八十步,西关厢六百步,南关厢三百六十步,只有城北没有与城门相连的关厢,那是因为这里是皇家林苑,是百姓的禁区。东关账房林立,西关马市熙攘。东关临近皇城,前来觐见的王公贵族往往把他们带来的部众安排在此处居住,礼物则交账房核收。南关在明德门外,是进入开平府的主要街道,两侧商号相望,道路宽阔,其工商业的繁荣不言而喻。

外城的南门叫明德门,此外还有东门,小东门;西门,小西门以及北门。皇城位于外城墙内的东南方向,呈正方形。每边长八百四十步。皇城的东、南墙是外城东、南墙的一部分。皇城外墙虽用黄土板筑,表层铺砌花岗岩石块。墙身高二丈,底宽四丈,上宽七尺五寸。皇城四角有高大的角楼台基。

你现在所看的《蒙古帝国3·煌煌盛世》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蒙古帝国3·煌煌盛世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