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刘备来说,建安十二年是充满不确定的一年。他和刘表的关系随着刘表健康的恶化日渐疏远,襄阳城内亲曹派的动作频频,他只能坐困樊城,眼睁睁看着曹操一统河北。

那一年,孙权又对江夏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攻击,必然又给亲曹派们制造了更多“连曹制孙”的说辞。

另一方面,刘备的长子刘禅也正巧在这一年出生。对于已经四十六岁的刘备来说(东汉时期,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二十二至三十岁,此时的刘备已算得上是“老朽”了),能再拥有一个儿子,是一种希望,但同时也是一种压力。

就在这种内外紧张的情况之下,安逸了好几年的刘备,再一次绷紧神经。他需要一个更加强力的顾问,做出更有效、更完整的规划,因此当徐庶、司马徽都把青眼抛向一个叫诸葛亮的年轻人时,刘备愿意放下长辈的身段,亲自前往隆中拜访,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顾茅庐”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也成为后世那些清高的读书人公认的最高等级的求职待遇。大家都希望未来的老板亲自捧着大笔钞票与合同送上门来,三请四求地拜托自己去工作。而自己勉为其难地答应之后,还不忘交代家人一句:“唉,我不得已出山处理一些俗事,你们要好好照顾庄稼,待我成功之后,再归隐田园。”

当然,这样的戏剧性情节是小说家、戏曲家渲染后的结果,历史上所谓的“三顾”,记载得非常简单,甚至还充满了争议。

易中天教授在他的《品三国》中,对究竟是诸葛亮自己送货上门,还是刘备主动邀请,有过详细的论证。那么他说得对不对呢?笔者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下的叙述,是笔者依据史实,经过合理想象,对整件事情拼凑出的大概经过,列位可以作为参考。

接下来不妨让时光倒流,首先退回到十五年前。

初平至兴平年间(大约公元193年至195年),中原局面混沌不明,袁绍和公孙瓒在北方鏖战,曹操在南线痛宰袁术之后,调转枪头向徐州陶谦开刀,刘备以“救世主”的身份来到徐州,但仍然抵挡不住曹操猛烈的攻势。受到战乱的波及,徐州百姓纷纷向南方逃亡。

当时琅琊郡阳都县一户姓诸葛的人家也沦落为战争难民,这户人家算得上当地的小士族,早逝的家族族长诸葛珪曾担任泰山郡丞,弟弟诸葛玄没有担任官职,但大约曾在洛阳士族圈中打过滚,因此和袁术、刘表都有点交情。

诸葛珪的长子诸葛瑾小时候曾经到洛阳留学,对于经学有一定的造诣。当曹操攻打徐州时,诸葛珪早已去世多年,于是诸葛玄便与二十岁的诸葛瑾担负起家族领导的责任,但叔侄二人对避难路线却有不同的意见。

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权衡之后,诸葛瑾带着继母渡过长江,来到扬州吴郡一带定居。而诸葛玄则带着十三岁的侄子诸葛亮、诸葛均以及两个侄女,前往寿春投靠袁术。

从此,诸葛家族被一分为二。

当时袁术正欠缺人手,见到还有点经学背景的诸葛玄前来投靠,自然是大喜过望,二话不说就任命诸葛玄为扬州豫章郡太守,差遣他到扬州西南边的豫章郡上任。

这看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安排,但问题是当时豫章郡压根儿就不在袁术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久后,东汉中央政府官派(记住,是官派)的豫章太守朱皓前来上任,诸葛玄这位冒牌太守没办法抵抗,只好带着家中子弟向西逃亡,投奔另一位老友刘表。

如同对待其他流寓之士一样,刘表虽然没有授予诸葛玄任何官职,但仍提供了相当不错的经济支援,于是诸葛一家便在襄阳西面的隆中县定居了下来,过着耕地、读书的平淡生活。

于是,年少的诸葛亮也就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并且与一票流寓青年如孟建、徐庶、石韬、崔州平等人渐渐形成了一个学术小圈子,互相切磋学问,彼此标榜。

你现在所看的《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