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帝国的生与死

作者:夜狼啸西风

蔡京字元长,兴化仙游(今福建莆田仙游)人,仙游蔡氏是北宋时期南方最有名望的书香门第,一百多年的时间内出了三十多个进士,蔡京在二十三岁的时候(熙宁三年)中进士,同年进士的还有他的弟弟蔡卞。

走向帝国政治舞台的时候,帝国正在迎接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变革,作为南方士人的新锐力量(时人做了一个统计,支持新法的,大多为南方的士人阶级,新旧两党之争同时也是南北士人在帝国政治力量上的角逐),蔡京毫不犹豫地投身做了改革派。

蔡京早期历任钱塘尉、舒州推官、起居郎,后来与其弟蔡卞一起被任命为中书舍人,一起负责为皇帝拟写诏书。

蔡京很快成为了王安石的得力干将,在王安石变法期间,是做过不少大事的,最为人称著的是修筑了木兰陂。

木兰陂现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区西南五公里的木兰山下,与兴化湾海潮汇流处,两岸的兴化平原频遭上游洪水和下游海潮侵害。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当地一位叫钱四娘的奇女子看乡人屡受洪潮之苦,于是出资十万缗在木兰山下兴修陂堰。但木兰溪水流湍急,钱四娘筑起来的陂堰被冲垮,钱四娘一时想不开,跳进了洪水中,成为后世颂歌的传奇女子。后来钱四娘的同乡林从世又携金十万缗继续修陂,仍然以失败告终。

到了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在杭州钱塘当县尉的蔡京看到全国都兴起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系家乡,想起了这条两次修筑失败的水利工程,几次上奏朝廷申请重筑木兰陂。在他的召集下,福州义绅李宏再次出资七万缗,在精通水利的和尚冯智日的协助下再次在木兰溪展开了这一宏伟水利工程,但才开了个头,李宏集资的七万缗就花完了。蔡京得知后又再次复奏朝廷,又联络了当地十多家富绅出资,官方民间一共集得七十万缗,群策群力,终于在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修筑完成。

木兰陂现在成为了中国五大古陂之一,至今仍保存完整并发挥其水利效用,现在的木兰陂南建有木兰陂纪念馆,馆内有众多当初为修建该陂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历史人物——钱四娘、林从世、李宏、冯智日等人。

独缺蔡京。

因为优秀的表现,在神宗变法时代蔡京的官升得很快,在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的时候,三十七岁的全国著名青年书法家蔡京已经做到了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的显赫位置,成为了新党中的中坚力量。小蔡同学的前途一片大好,据说被列为了神宗朝后王安石时代的三大新法领袖接班候选人。

世事风云变幻,一生都寻求变法的神宗皇帝赵顼升天,年仅十岁的哲宗皇帝赵煦上台,掌握大权的是高太后老人家。高老太婆年老图清静,不想折腾,司马光等旧党比较合她老人家的口味,于是,在洛阳闭门写史的旧党元首司马光在万民敬仰下走进了开封城。

谁都知道,新党的春天过去了,而冬天有多长,没人知道。

重回权力舞台中央的司马光一天都不想再等,他对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有着充分的了解,他要和时间赛跑,在有生之年将新法流毒从帝国的身体逼出,所以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废新法,好的坏的一律废黜。

对新法中最重要的募役法,司马牛(苏大胡子语)限期五天,帝国各路全部从募役法改为原来的差役法。

力度之大,时间之紧迫,不要说旧党难以接受,连苏轼、范纯仁(范仲淹之子)都直呼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饭要一口一口吃,肉要一口一口吞,更何况眼前的摊子是难啃的骨头。

这时候,蔡京跳了出来,坚决拥护司马牛,并神速地在五天内将他开封府辖区的募役法全部改回差役法。

帝国上下的臣僚们都有些目瞪口呆,他们没有人想到跳出来的竟然是新法战将蔡龙图,小蔡的这一百八十度弯转得也太神速了。

事实证明,蔡京的这笔投资是血本无归,他此举除了让老司马开心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小蔡啊,如果帝国人人都能像你这样奉公守法,还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呢”外,没有收到其他任何回报,赏识他的司马光完成夙愿后也耗尽最后一丝心神撒手西游,剩下的是铺天盖地的对蔡元长的骂声,旧党骂他叛徒,新党说他是小人,台谏官们则视他为奸邪,蔡京耗子拉风箱——两头不是人。

京城是呆不下去了,蔡京被贬出京到地方任职,知成德军,后来历知瀛州、扬州、郓州、永兴军、成都府。

你现在所看的《一个帝国的生与死》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一个帝国的生与死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