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元年(194年)秋天到来之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在这场饥荒中有无数的人饿死,要不是这年九月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被饿死的老百姓还会更多。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这一年九月,“桑复生椹,可食”。

桑椹是桑树的果实,也叫桑实、鸟椹、桑果、桑子、椹子等,可以生吃,也可以晒干食用。中国很早便有养蚕的传统,中原、华北地区种植的桑树更多,桑木一身是宝,后世有一首民谣说:“人吃桑椹甜如蜜,蚕食桑叶吐黄纱;桑皮造纸文官用,桑木雕弓武将拉。”

桑树一般春夏之季生桑椹,秋天桑椹又生出一茬来则十分罕见,因此救了很多人的命。在兖州,曹操和吕布一边嚼着桑椹一边想着下一步的打算。他们就像两个一流的拳击手,每个人都打了几百个回合,体力已经严重透支,现在需要的是休整。但他们也都明白,对手不会给他们放大假,让他们缓过劲来再打。

曹操退军到鄄城,与这里负责守城的荀以及养伤的夏侯会合。荀向曹操报告了一件事:兖州州政府里很多办事人员的家人分布在各地,吕布、张邈等人突然叛乱,把他们的家眷抓了起来作为人质进行要挟,要他们离开曹操,荀感到这件事很棘手。

曹操说孝行是人之常道,不能因为我曹某人让大家都背上不孝的罪名,凡是这种情况的,都让他们走吧。

州政府秘书长(别驾)毕谌是东平国人,吕布占领东平国之后把毕谌的母亲、弟弟以及妻子儿女都抓了起来作为人质。毕谌临走前,曹操亲自找他谈话,对他前面做的工作表示感谢,让他放心而去。毕谌感激不已,向曹操叩首,并表示自己只是因为母亲的缘故而离开,心一直会在这里。说得很激动,曹操握住毕谌的胳膊,二人都流下了眼泪。

曹操与荀、毛、戏志才等众谋士分析了形势,大家普遍觉得情况很严峻,因为迄今为止,曹军占据的仍然只有鄄城、范县、东阿三个据点,兖州的其他七十多个县大部分都掌握在张邈、吕布联军手中。

当秋粮收完,对手的后勤保障将更优于自己,长期拉锯下去,将使自己更被动。由于有强大的后勤支持,他们可以动员更多的人参军,敌众我寡的局面会进一步突出。唯今之计是尽快发起进攻,决出胜负来。对手能等,我们不能等。

曹操也明白,现在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必须速战速决,消灭吕布或者将其赶走。但就现在的实力对比而言,这一目标又不可能完成。曹操思来想去,也许只能向袁绍求援了。这是他最不愿意做的事,虽然此时他仍被视为袁绍集团的一部分,二人有多年的交情,一块儿诛杀过宦官、反对过董卓,一块儿从洛阳出逃,但在曹操的心里,天底下最不愿意求的人,就是袁绍。

这是个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的人,头上顶着祖上留下来的光环,仪表堂堂,谈吐雍容,随便站在哪里手一挥立即就有一大片人响应。在这些方面,曹操全部与他相反:出身不好,长得不俊,还常被人诋毁。

但是没有办法,只有袁绍能帮自己,只有袁绍有实力帮自己!

曹操写信派人送到邺县,向袁绍请求支援。袁绍的回信很快到了,奇怪的是,他在信里不谈如何出兵援助曹操的事,而是大谈兖州形势如何危险,不如把弟妹、侄子等人接到邺县来。

这明显是趁火打劫,是给出的交换条件,就是让曹操把家眷送到邺县当人质。曹操顿时觉得一种屈辱感涌上心头。

袁绍可能有点后悔当初让曹操轻而易举就把家眷接走了,没有人质在手里,虽然名义上是领导,但心里还是不踏实。袁绍可能就喜欢这样控制手下的人,多年以后当曹操的事业又一次陷入低谷时,他又提出过同样的要求。

袁绍这个人性格很执着,想干一件事纵使失败了也念念不忘,一定要把事干成。另立新帝,一次不成,又来一次;想把曹操的家眷当人质弄到自己身边,提了一次,不成,后面找机会又提。

但是,事情该成的自然会成,不该成的怎么弄都成不了,既使袁绍这么火爆的人,也有好多事办不成。

这次曹操差一点就答应了,不是他愿意,而是他舍此之外已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不是有个人恰好从外面办事回来,听说这了件事,赶紧来劝他改变主意,卞氏和曹昂、曹丕、曹彰、曹植等人的户口就要迁到邺县去了。

这个人是大胡子将军程昱。张邈、陈宫叛乱以来,程昱成了最忙的人了,作为曹操阵营中的东郡人,程昱利用自己在本地的影响力,一边忙着巩固最后的几个据点,一边替曹军搞后勤。最近,他被曹操任命为东平国相,一直在外地,刚回来就听说了这件事,他认为此时万万不可走此下策,就赶紧来见曹操。

你现在所看的《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