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曹操苦苦寻找机会的时候,机会竟然主动来了。带给曹操这个机会的,是黑山军。黑山军与黄巾军一样,都是农民起义军,有人也把他们算为黄巾军余部。其实,他们与黄巾军没有隶属关系,当黄巾起义的高潮过去之后,这股力量反而逐渐壮大,在一片乱局中脱颖而出,成为数此后十年里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黑山也叫墨山,是太行山的余脉,在太行山的南端。太行山介于冀州、并州之间,东面是华北平原,西面是高原。太行山主脉高峰迭起,大多数山峰海拔都在两千米以上,其中分布着无数条由平原通往高原的山谷和陉道。

由于地势错综复杂,便于出击和隐藏,这些山谷很多都由农民起义军发展为基地。在张角等人起事的同时,这些地方也出现了大大小小许多支农民起义队伍。据史料记载,活动在这一地区的主要变民领袖多达二三十人,他们的名字很有趣,如“黄龙、白波、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掾哉、雷公、浮云、飞燕、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畦固、苦哂”等,每支队伍多者二三万人,少则六七千人,活动区域主要在中山国、常山郡、赵郡、上党郡、河内郡等地。

这些头领都出身于社会底层,从他们的名字就能看出来。常活动在白波谷的就叫“白波”,骑白马的就叫“张白骑”,动作麻利的就叫“张飞燕”,说话嗓门大的就叫“张雷公”,胡子多的就叫“于氐根”,眼睛大的就叫“李大目”。这些人里,最有名气的是常山人张燕。

以上这些队伍统称为“黑山军”,内部比较松散,有了战事相互帮忙,为了战利品也互相打架。关于他们的总人数,《后汉书》认为多达百万,实际上没有那么多,或者人数虽然有那么多,但不全是战斗人员,还包括随军家属和后勤人员。造反是诛九族的大罪,队伍转移到哪里,家属们也得跟到哪里。

以前皇甫嵩、朱俊、公孙瓒等人都与他们交过手,黑山军吃了不少败仗,但由于有太行山地势的依托,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跑,朝廷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大约在董卓进入洛阳之前,张燕厌倦了整天奔命的生活,主动向朝廷投降。朝廷在此设置黑山独立师(黑山校尉)进行管理。

中原大乱时,各派势力忙于攻伐,黑山军又活跃起来。他们一方面趁势壮大实力,另一方面逐渐向外围的魏郡、东郡、阳平郡等地作尝试性进攻。

关东联军忙着对抗董卓,没料到斜刺里杀出这么一彪人马,被打得措手不及。初平二年(191年)秋天,于毒、白绕、眭固等几股黑山军联合作战,人数约十余万,攻击魏郡和东郡等地。

东郡属兖州刺史部,在黄河两岸,治所濮阳县是黄河上的著名城市,也是战略要地,自古以来常有大战在此发生。当时黄河是主要航运河道,濮阳的地位有点像现在长江上的重庆、武汉或者南京。袁绍曾在此当过县长,曹操在距此不远的顿丘县当过县令。

黑山军越过魏郡、河内郡后,迅速进入东郡境内。当时的东郡太守是王肱,他组织人马迎战黑山军,但不是对手,被打得落花流水。史书未记载王肱是否战死,但其后再不见关于此人的记载。

东郡眼看要落入黑山军的手中,袁绍十分着急。东郡虽属兖州刺史部,但它与袁绍的大本营河内郡相邻,若东郡陷落,袁绍的侧冀将完全暴露在敌人面前,唯今之计是尽快收复东郡,赶走黑山军。

但袁绍既抽不开身,又派不出人。他与韩馥争夺冀州的斗争正进入到紧张阶段。想来想去,袁绍觉得只有一个人可用,那就是曹操。

初平二年(192年)秋天,曹操的命运迎来了又一次转机,他受袁绍之命,率所部渡过黄河,进入东郡境内,与黑山军作战。卞氏和儿子们暂时留在怀县。

曹操有了脱离袁绍单独发展的想法后,就注意对队伍进行训练,这支队伍人数虽然不多,但经过严格训练,加上有曹洪、曹仁以及夏侯、夏侯渊等人作为骨干,战斗力大为增强。

黑山军的白绕部驻扎在濮阳城,经过侦察曹操把这儿作为主攻目标。曹操率部攻击濮阳,黑山军惯常打游击战,对守濮阳这样的城池没有经验,很快曹军就占领了濮阳,白绕逃走。

曹操指挥人马进一步肃清了东郡境内的黑山军,基本控制了整个东郡。袁绍接到报告后,任命曹操为东郡太守。

六年前,朝廷打算任命三十一岁的曹操担任东郡太守,但曹操以生病为由没有接受。现在,他终于担任了这一职务,看来曹操注定与东郡有缘。

东郡除治所濮阳外,还有阳平、东武阳、卫国、白马、东阿、聊城、东武阳、发干、博平等县。考虑到自己立足未稳,黑山军新败,有反扑报复的可能,曹操决定把治所由黄河南岸的濮阳迁到北岸的东武阳。

你现在所看的《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无奇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