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都许县后,曹操可谓狂揽人才,除了有人主动投奔以外,曹操还以献帝的名义四处征召,只要有本事的他都欢迎,一副来者不拒的架式,倒也吸引了不少人才,但这项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曹操曾征召避乱辽东的管宁,但由于公孙度的阻拦,管宁未能前来。他还以献帝的名义任命刘备的岳父兼主要助手糜竺为嬴郡太守,刘备不愿意放人,这件事也只好作罢。

有一个人名气更大,但一接到征召马上就来了,一点儿都不矜持一下,这个人就是孔融。

孔融字文举,比曹操大两岁,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的父亲孔宙做过泰山郡都尉。孔融小的时候因为让梨而闻名,成为那个时代小朋友们学习的楷模。长大以后,灵帝刘宏的老师、时任司徒的杨赐征辟他,从此步入仕途。

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秉政,孔融因为不与之合作,惹得董卓很不高兴,但鉴于他是孔子的后人,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只是贬为议郎。当时青州刺史部北海国一带黄巾军很盛,董卓成心想为难孔融一下,任命他当北海国相,去打黄巾军,所以孔融以后又被称为“孔北海”。

孔融是个文人,但不是朱俊、卢植那样的文武全才,打仗实在很外行。他在北海国受到黄巾军管亥部的攻击,以至于“不能保障四境,弃郡而去”,最后他派手下将领太史慈向邻近的平原郡太守刘备求援,才化解危机。

孔融与公孙瓒、刘备、陶谦亲近,因而属于袁绍、曹操的敌对阵营。他在北海国待不下去,一度跑到陶谦那里避难。陶谦死时,孔融正在徐州,当时劝刘备接任徐州牧最积极的就是他。刘备主政徐州后,孔融又回到青州,刘备给他任了个青州刺史。此时袁绍派长子袁谭接替臧洪出任青州刺史,与公孙瓒抢地盘,孔融成为袁谭攻击的目标。

从建安元年开始,袁谭率兵进攻孔融,从春天一直打到夏天,孔融手下只剩下了几百人,这位老兄仍然支个几案在那儿读书,谈笑如常(凭几安坐,读书议论自若)。城池被攻破,孔融的妻子儿女全部被俘,他自己突围逃走。

孔融本可以去找老朋友刘备,但那一阵子刘备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正被吕布算计得四处流浪,领着一帮子人差点到东海里当渔民。

孔融成了无家可归的人,正在这时,听说朝廷征召他,自然顾不上客套一下,赶紧跑到许县来,被任命为建设部部长(将作大匠)。

孔融到了许县,不仅有了新工作,而且有了新的家庭。孔融逃出来的时候老婆孩子都丢在了袁谭那边。十二年后孔融被杀时,他的儿子九岁、女儿七岁,按年龄推算应该都是在许县出生的。

孔融这个人,总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自以当时豪俊皆不能及),其实是个志大才疏之辈,说到底,一是名门之后这顶帽子害了他,二是成名太早。曹操接纳孔融,孔融应该领情,不仅因为曹操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给了他一条出路,而且因为曹操接纳孔融也是冒了一定风险的。此前,孔融跟袁谭刀兵相见,是袁绍的敌人,曹操作为袁绍阵营里的人,应该把孔融抓起来送到冀州才对,现在却让他当部长,孔融确实应该感激曹操。

孔融似乎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开始他跟曹操合作得很好,在朝廷审议恢复肉刑以及是否操办已故太傅马日丧事等问题上积极发表意见,工作态度相当认真。

孔融还向曹操推荐了不少人才,著名的有谢该、盛宪和祢衡。

谢该是当世名儒,善治《左传》,孔融以贤士上书推举,谢该被献帝拜为议郎。盛宪曾经当过吴郡太守,后来因病去官,孔融与他关系很好。当时孙策占有江东,接连诛杀江东英豪,孔融害怕盛宪遇害,就给曹操写信大力推荐,曹操看在孔融的面子上,征盛宪为骑都尉,但是任命书还没有送到,盛宪就被杀了。

相比较而言,孔融推荐的祢衡在当时名气更大,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

祢衡字正平,平原郡般县(今山东临邑)人。他少年时代就很有才,能言善辩,但他刚强高傲,不太懂得待人接物,属于愤青加愣头青,此前一直避乱于荆州。

朝廷迁到许县时祢衡二十四岁,他听说这里有机会,就跑到许县来游历。当时来许县报效朝廷的人很多,可祢衡架子大,不肯主动去应聘,老想有人哭着喊着来请自己,结果自然没人理他。开始他怀里揣着一张名片(阴怀一刺),但好长时间过去了也没有机会拿出来用用,以至于名片上的字迹都模糊不清了。

当时司马朗、陈群等人很出名,有人就劝祢衡,何不找找他们,祢衡十分不屑,他认为司马朗、陈群顶多是个饭店里跑堂的小伙计(沽酒儿),甚至荀他都看不上,认为他只不过是个专门哭丧吊孝的人。

你现在所看的《曹操秘史2·浩然无畏作汉歌》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曹操秘史2·浩然无畏作汉歌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