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工业霸王龙

作者:八月少尉

  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青年聚在一起,他们决心要造出先进的航空发动机。

  第一位青年开口说道:“我打算从零开始,先学着别人的作品,从材料工艺要求低、结构简单的型号做起。然后一点一滴的搞清楚这个东西每个部件是怎么运转、怎么配合的。通过一点点尝试修改它们的设计,找到其中的规律,自己总结出一套理论出来。最后就能根据自己的材料和工艺水平,做出力所能及的最可靠性能最好的型号了。”

  第二位青年开口说道:“嗯,从零开始没必要。这个东西我们先抄抄看,蛮简单的嘛——啊,就坏了?算了,咱不要这个了,我们抄下一个。”“抄了几个发动机,发现没啥难的,我们自己搞个很先进,比国外还强三条街的吧——我靠,居然废这么大力气搞不出来?算了,咱搞不定这个,不搞了,买国外的吧”。“这几个国外的发动机不错,再买点——啥,国外不卖了?赶快自己搞。”“我靠,居然这么难……”

  自力更生,循序渐进。

  山寨借鉴,修修补补。

  这就是我国航空发动机研究的两条腿走路。

  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一个是要从零开始。

  一个是要从直接从空中楼阁开始。

  由于历史原因,这两条腿始终参差不齐。一会儿左瘸,一会儿又瘸。

  有的时候,还是两条腿一起瘸。

  显然,在发动机研制自强不息的道路上,第一位青年才是合理的榜样。我们国家需要的发动机那么多,光靠抄,是绝对抄不来的。

  然而不幸的是,我国的实际情况却更接近第二位。在漫长的发动机仿制、改进、自研和引进相混杂的历史中,我国发动机很长时期内都处于做一个,丢一个的状态,未能将技术和经验的积累系统化归纳,并升华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用于指导新型发动机研发。在这段令人痛心的经历中,涡扇6就是学术争议最大的一个。

  有人甚至攻击它是一颗最大的毒瘤,贻害至今,言辞之激烈,难以想象。

  而后世的军迷,对于涡扇6的下马,态度也是两极分化严重。有人痛心疾首,有人幸灾乐祸,有人如释重负。

  更多人却是一片的茫然,浑然不知道怎么一回事。

  用百度百科的话来说就是:“涡扇-6型航空发动机是我国于六十年代始研制的第一种推重比为6一级的军用加力涡扇发动机,于八十年度初停止研制,未能投入使用,但在中国航空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某篇深度文章的话来说就是:“至今为止,我国所有投入服役的国产航空发动机,没有一台是严格意义上完全独立研制的。从一型叶片,一个轮盘开始研制,逐渐组成一级压气机转子、一级涡轮。再逐步扩展级数成为基本完整的高、低压气机和涡轮组合。继而组成发动机的核心机乃至于完整的燃气发生器进行试验,最后由此衍生出型号验证机,并最终完善成装备型号——这种事情在中国已公开的航空发动机中还从未出现过。”

你现在所看的《外星工业霸王龙》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外星工业霸王龙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