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与刘邦

作者:司马辽太郎

关于刘邦这个人,早先有内藤湖南博士,最近有贝冢茂树博士,都使用了同一种颇为含蓄的表达方式来称呼他,那就是“先天造就的中国人”。

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中,从默默无闻的农民一跃发迹而建立起王朝的,除了刘邦之外,再无第二个人。此外,还有明太祖朱元璋,尽管同样出身卑贱,但朱元璋的情况却略有不同,他曾做过流浪的托钵僧,多少有些文化,还能赋诗作文。刘邦这个人却没有那些额外的本事,他是从这片大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身上带有纯正的乡土气质,不会因为家庭环境的优越和良好的教养而损害或丧失这些富有活力的东西,完完全全是以生就的本色来到这个乱世上的。

刘邦曾想为自己增添一些后天形成的东西,就像我们提过的那样,他很崇拜战国时期可称得上是魏国贵族兼大侠客的信陵君,很想学一些信陵君的那种独具一格的侠义之心。此外,他就只能作为一个凡夫俗子来思考和行事了。平日里,从外表来看,他就跟一个茫然无知的老农夫一模一样。

“我所不能的地方,就交给别人去干。”

刘邦就是凭这项本事在世上周旋的。他具备世俗人都具有的盘算利害得失的能力,但他把这点功夫深深藏在内心,从不外露。整体上看,他就像一个空空的大口袋一样虚心。在人们的印象里,那空空如也的大口袋在一步步地膨胀。当初他作为数百人的首领在沼泽地里四处逃窜的时候,就是如此这般地虚怀若谷,如今已是数十万大军的统帅,反而越发虚怀若谷了。

刘邦及麾下的各路人马正在关中高原以东的平原四处转战,时而围城,时而在野外打仗,有胜有败,却始终不能轻而易举地接近关中这个预定的目标。

张良在刘邦的军帐之中。

张良把在旧韩地界苦心经营起来的游击战的指挥权转交给他人,自己来到刘邦的军营,而此时刘邦正屯兵开封城外。虽然包围了城池,但开封的城墙很坚固,强悍的秦兵站在城头上开弓放箭,刘邦军无计可施,唯有实行人海战术,进行长期围困。刘邦军是流民队伍,兵器总在慢慢减少,精巧锐利的兵器则又为秦军所独占。先前始皇帝为了防止被灭亡的六国重新披挂上阵,曾把天下的兵器全部收缴到咸阳,熔化后铸造成大鼎,此举对秦军来说可谓万幸,但却苦了刘邦,他们尤其缺乏安在箭头上的重镞。

在当时,镞已经不是铜一类的软金属,而是类似黄铜的那种硬合金,是一种民间无法制造的东西。

“开封这样的城池,还是暂先放弃吧!”

张良劝说刘邦把目光转向南方。南方的旧韩地界不仅小城多,极易攻克,还有无数与张良息息相关的游击战部队和探报。张良的策略都是一些常识性的手段,就是运用这些力量使敌人产生动摇,以刘邦的主力部队将那些小城池逐一攻破,把城里的兵器夺到手,使攻击能力逐步充实,再去抵挡敌人的大队人马。刘邦简单地赞成了张良的意见。尽管张良的真正本领还不为刘邦所了解,但其中一处奇妙的地方把他给迷住了。刘邦心里说:这家伙的表情总是冷冰冰的。

这并不是在说张良冷酷无情。张良这个人有一副清秀的面庞,任何场合下都不露声色,真有点像一条蚕食嫩叶的小白虫子,总是无眠无休地思考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研判双方的心理,分析双方的地理及时间等。刘邦心想:这家伙简直就是个怪人。正像刘邦所喜欢的魏信陵君那样,刘邦帐前聚集了不少各类怪人,张良仅是其中之一。

“还是让张良来干吧!”

刘邦决定暂时把权力委托出去。一旦委托出去,刘邦就彻底执行,把全军的指挥权慷慨大方地全部授予了张良。

面对刘邦的这种慷慨大方,张良也不能不感到惊讶。他本来只是个书本上的兵法家,并不熟悉军事,根本就没有自信,然而一下子便被授予指挥大权,整支大军要以生命与敌人交锋,由此产生的责任感及沉重感,使得他在数日之间就完全变了个样,跟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有了相同的感受。

张良从开封城外分批派兵南下,让他们时而分散,时而集结,像拾取落在地上的栗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就攻克了在原来韩国地域内的小城。

不过,落在地上的栗子归根结底还只是栗子。刘邦帐下的其他将军都耐不住性子了,觉得张良好像是在浪费时光,干一些无用的事。既然要与项羽竞争谁先到达关中,那就不允许慢腾腾地在路上磨蹭。

张良舍弃开封而争夺南方大片土地。这是要孤立开封吗?

你现在所看的《项羽与刘邦》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项羽与刘邦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