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用心良苦,甚至不惜忍辱负重,就是要安抚住阿鲁台这只桀骜不驯的塞外孤狼,给朝廷换取喘息之机。但天不遂人愿,到六月时,漠北传来消息,前往鞑靼颁诏的给事中郭骥、指挥使金塔卜歹等人皆为阿鲁台所杀!

消息传开,行在顿时大震。永乐连日召集廷议,命在北京的文武大员商议对策。旧宫东殿上,众臣群情激愤,丘福、火真、王忠等一干行在武官皆纷纷请战,嚷嚷着要一举歼灭阿鲁台,以雪此奇辱!

永乐内心也十分愤怒。阿鲁台谋杀天使,这是对大明赤裸裸的挑衅和侮辱!此时若仍忍气吞声,那朝廷在夷狄心中的威望将荡然无存!何况经此一事,鞑靼与大明已是彻底撕破了脸,就算朝廷不出兵,鞑靼也会随时南下,到时候万里边疆,天晓得鞑子会从那里袭来?于情于理,朝廷都该主动出击,讨伐阿鲁台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贼寇!而且逃回来的使者还带来了一个情况,阿鲁台最近被瓦剌所败,实力大损,此时出兵,倒也不失为一良机!想到这里,永乐几乎就要下定决心。可当他将目光投向夏元吉时,却发现其面带忧色,永乐心中顿时一凛。

“夏爱卿!”永乐问道,“行在粮草储备如何?足供应大军马上出塞么?”

夏元吉在心中默算几遍,旋拱手道:“回陛下,自恢复开中以来,行在粮草供应较往年有所下降,现城中各官仓储量应为一百二十万石,不过到八月时,陈瑄的海运粮船将抵天津,届时又会有五十余万石的江南大米运来。只是从那时起北风渐起,再想从海路运粮便只能等到明年了!不到二百万石粮,抛去今岁行在的供应开销,能腾出来供应出征的不过八十余石,加上宣府、永平、大同等地的存粮,亦不过一百万石之数。塞外不比中原,出征漠北,粮草全需从后方转运,一石粮上去,中途损耗怎么也得四五石。以此推算,若即行出塞,一百万石粮差不多也就能供应十万大军外加五万民夫五月之用!”

“我汉人不耐寒,隆冬之前必会班师,故还用不了五个月。但十万军未免太少了!鞑子可不是南蛮!”永乐皱眉道,“海运暂时无法,那从运河转运如何?只要不误期限,先把行在过冬的存粮支取一部分供应军需亦是无妨!”

“这怕是不行!”夏元吉果断地摇头道,“会通河过了淮河便多处淤塞,剩下这一千多里仍得走陆路。陆路运粮,损耗且不说,还需要大量人力,光靠官府之力肯定不够,免不了又要摊派徭役。可眼下马上就要入秋,秋收季节征发百姓,这又如何使得?何况河、淮一带还有秋汛要防咧!”

夏元吉把详情这么一摆,永乐立刻就不吭声了。会通河淤塞是元朝留下来的老大难。自设立行在后,河北对江南的粮草需求猛增,永乐几次想要疏浚运河,无奈朝廷用钱的地方太多,且海运也能凑合着对付,故这事就拖了下来,没想到这时竟成了自己用兵的一大梗阻!

“那朕问尔,若以二十万大军出塞,半年为期,尔要多久能筹够军粮?”想了半天,永乐又开口相问。

“二十万大军,加上为其运粮的民夫还有护粮兵士,朝廷总共需供应近三十万人的口粮。以此推算,粮食耗费当在二百五十万石。现朝廷在行在和各边镇的粮草储备有一百三十万石盈余,若接下来再省些用,到明春时可剩一百五十万石。至于另外一百万石,则需从江南增拨,可那也只得等到秋汛后了。而且冬日转运,百姓更加艰苦,朝廷免不了又要额外出笔钱犒赏!”

“也就是说,最快也要等到明春?”永乐听完随即又问。

夏元吉正欲点头称是,忽然右班中一个声音响起:“哪需得二十万!十万军足够用了!”众人扭头一瞧,却是丘福发声。

丘福走到殿中,对着永乐双手一拱,瓮声瓮气地道:“陛下!阿鲁台族中控弦之士顶多不过四五万,纵然骑射娴熟,但俺北京的将士也不是孬种!十万大军出塞,还怕打不过他?”

“不错!”丘福话音刚落,一直没吭声的高煦也出班奏道,“行在卫所,大都是曾随父皇靖难的百战精锐!淇国公、同安侯他们更是靖难名将!有此等精兵良将,何惧鞑子嚣张?”说到这里,高煦一撩袍脚,跪地锵锵道:“儿臣愿荐淇国公为帅,同安侯、靖远侯等副之,率十万精兵一举荡平漠北!”毕竟是出巡,朝会没有在京城时那么多规矩,高煦虽是藩王,但也可以每日上朝。

丘福请命,高煦举荐,殿内的气氛一下激昂起来。其实丘福与高煦慷慨请战,固然有其武人心性之因素,但其实里面也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于丘福而言,他本就是靖难第一功臣,自张玉、朱能死后,他更是无可替代的天下第一名将。不过随着张辅在安南战场大放异彩,他这个第一名将的地位已受到质疑。张辅短短两月便全歼安南主力、攻破安南国都,一年内又擒得黎氏父子、尽灭其国。如此显赫战功,自然为天下瞩目。反观丘福,虽镇守边防重地,但多年来却未和鞑子打过一场。虽说这是朝廷政策缘故,但丘福也因此武功不显。对此,丘福一直憋着口气,尤其是前几日交趾奏报送抵行在,文中言道张辅甫一入交,便在慈廉、广威二州打了一场大胜仗,这下丘福就更坐不住了,自然要急着出塞立功,保住自己天下第一名将的威名。

丘福要争名,高煦却想夺利。抵达北京后,高煦便开始积极推动易储。

不得不说,史复当初的谋算是成功的。行在朝廷中,汉王系臣僚占了绝对优势,他们想方设法地旁敲侧击,极言汉王之好处,意图说得永乐行废立之事。永乐本就对高炽深怀不满,再经这帮人整日整月的鼓噪,也多少心有所动。而南京那边,高炽虽已尽力韬光养晦。但其毕竟在治国理念上与永乐相差甚远,一朝执掌权柄,纵然大事上不敢有丝毫忤逆,但涉及普通政务,仍免不了有违圣意,而这统统都被高煦当做把柄,添油加醋地吹进永乐耳朵里。几个月下来,永乐对高炽的失望与日俱增,甚至在自己的万寿圣节次日,还一度怒气冲冲地下旨严斥太子处置朝臣不当,把在南京的高炽惊出一身冷汗。

你现在所看的《永乐风云3·大政兴邦》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永乐风云3·大政兴邦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