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阳谋高手

作者:纪连海

我们先说说张廷玉的父亲是做什么的。

张廷玉的父亲是康熙皇帝在位时期的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

张英,祖籍江西鄱阳。明朝初年的时候,张英的先祖搬到了安徽桐城居住,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张英是安徽桐城人。

张英出生于1637年。1667年,张英中二甲四名进士。此后他历任工部尚书、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1701年,刘英致仕归里,1708年病逝于桐城,享年72岁,赐谥文端;世宗即位,赠太子太傅;高宗初年,又复加赠太傅。

张英为学以朱子本义为宗,立论坦易明白,不务艰深,曾任国史馆《国史》、《大清一统志》、《渊监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有《笃素堂文集》、《笃素堂诗集》、《笃素堂杂著》、《存诚堂诗集》、《学圃斋诗话》、《南巡扈从纪略》、《易经衷论》、《书经衷论》、《聪训斋语》、《恒产琐言》等行于世。

张英为官清正谨严,一生深受康熙宠信,康熙称他“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为人又极谦和,遇同僚“善气导迎,未尝有迕”,家居则乡邻以至仆隶“常得其和……无所寄怨”。

有名的“六尺巷”故事就源于张英。此巷位于桐城文庙西南不远的西后街,巷南原为张英府(旧称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巷长100米,宽2米。话说张英在京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时候,邻居吴氏欲侵占他老家的宅边地,家人驰书北京,要张英凭官威压一压吴氏气焰。谁知张英却回诗一首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让。家人得诗,主动退让三尺。吴氏闻之,受到震动也后撤三尺。于是形成了今天著名的“六尺巷”。古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此诗可作佐证。不与人计较斤两得失,大度处之,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

如今,在六尺巷立有两座刻有“礼让”和“懿德流芳”的牌坊。行走于六尺巷间,有一种别样的清凉雅静,仿佛灵魂受到一次洗礼。试想以首辅之尊礼让三尺,恐怕不光吴氏深为感动,就连天下人也都要为之感动了。桐城人在这样一种礼让之风里生活,真是够幸福的了。

大学士,从唐到清都有此官职,是内阁长官,任务是起草诏令,批阅奏章。直到雍正皇帝设军机处,才代替了大学士的职权。大学士又有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之分。张英是文华殿大学士。既是内阁长官,人们也称他为“宰相”,正一品。面对如此大官,吴氏也敢侵犯,敢于虎口拔牙,说明他也不是等闲之辈,而是“地头蛇”。

张英在桐城城郊两条小河交汇之处建“双溪草堂”,书斋门联为“俭勤自是持家本,和顺端为受福基”。他强调“俭勤”、“和顺”,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美德。康熙皇帝也给双溪草堂题了一联:“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这倒也说出张家一门淡泊、致远、少与人争的处世哲学。张英、张廷玉父子看完荷花,在荷亭共撰一联曰:“白藕入泥,斜插玉簪通地理。红莲出水,倒悬朱笔点天文。”道出务实,勤勉,志在高处之意。

所以,六尺巷现在成了名胜古迹,也使世人从中学到东西。如果当年张英以官势压人,也就没有今天的六尺巷了。

张英的长子张廷瓒和三子张廷璐是康熙年间的进士。张英的五子张廷瑑是雍正年间的进士。因此在桐城当地几百年来就有“父子宰相府”、“五里四进士”、“隔河两状元”的说法。

张廷瓒,字卣臣,号随斋,1678年举人,1679年赴会试获二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迁日讲起居注官、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入值南书房。1687年奉命主持山东乡试,秉公取士,慧眼选才,朝野俱称。后随康熙皇帝三征绝漠,备受恩宠。但不幸先于张英而卒,朝野上下均为惋惜,所著《传恭堂诗集》存世。

张廷璐(1675年~1745年),字宝臣,号药斋。1702年,张廷璐应乡试列副贡;1713年再应乡试中举;1718年赴会试中一甲第二名(榜眼)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迁侍学士。1723年,出督河南学政,因罢试事坐落职,旋即又重新授为国子侍讲,擢国子祭酒,迁詹事府少詹事;1729年,擢江苏学政;1732年,典浙江乡试;1733年,擢礼部侍郎,再督江苏学政;1744年,主持江西乡试,后辞职还乡,被称颂为“三朝旧臣,后进楷模”;1745年,病逝于桐城。他一生好学,诗宗唐名家、文法宋诸子,著有《咏花轩制义》、《咏花轩诗集》传世。

张廷瑑(1681年~1764年)字恒臣,号思斋。他1713年中乡试;雍正元年(1723年)恩科会试,获二甲十五名进士,授编修,历迁至侍讲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晋詹事府詹事;1736年,迁工部右侍郎,充会试副考官,仍兼日讲起居注官;1744年,改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典江西试,回京后即因病辞职告归,家居二十年,自奉俭薄,粗食布衣,再未出为官;1764年,病逝于桐城,享年84岁。

张廷玉,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1672年,张廷玉生于北京,是大学士张英的第二个儿子。他幼承家教,并相继受业于同乡倪伯醇和宜兴唐起裁等先生。10岁能诵《尚书》、《毛诗》;16岁回乡应童子试,被拔置县学第六名;17岁与大司寇姚文然(谥端恪)第六女姚氏结婚;1697年抵京参加会试,因父奉命为总裁官而回避不与试。

1700年,张廷玉中进士,被选授为翰林院庶吉士;1703年,“蒙御试清书一等第一,授翰林院检讨”,同年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1704年夏,侍直南书房,任《御选物诗》、《佩文韵府》二书纂修官;1705年年初,任日讲起居注官。

1705年以后,张廷玉多次随从康熙皇帝南巡阅视河工、北上口外承德等地避暑及巡行蒙古诸部落等,“抱书珥笔”,与康熙皇帝相去咫尺。

你现在所看的《刘墉·阳谋高手》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刘墉·阳谋高手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