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敏信顺利进入了待漏院厨房,成了待漏院厨房的一名膳工,或者更准确地说,成了一名食手,也就是厨子。

待漏院的厨房位于皇城的东南角上,它是两座南北走向的木结构房屋,一座在东,一座在西。厨房南面是一座用作主管和厨工寝室的木屋,隔成了八大间,西边顶头的那间是主管的房间;往东一小间,是安排给负责给纳物料的库子的房间,待漏院厨房的库子有两名,是由供御厨库子兼任的;其他的六间木屋,住的是管事和做饭做菜的食手。实际上,东西厨房的管事是由主管从大厨中指定兼职的,与食手们一同居住在大屋子里。

院子东边那间木屋,背后紧挨着长满杂草和厚厚青苔的皇城城墙的内壁,它的门向西开着;西面那座木屋背靠着一堵高高的白粉墙,这道墙将它与皇城的核心区隔了开来,它的门是朝东开着的。在西厨房的背后,有一个小院子,里面有一个仓库、一排猪圈和几个鸡舍。从西厨房的北墙和待漏院厨房的院墙之间的小通道,可以通往有猪圈和鸡舍的小院子。

在东西两座大木屋之间,构成了一个小院。小院里面,摆着一些吃饭用的桌椅,还用竹子支起了不少架子,用来晾晒各种东西。这个小院的南面,在用作寝室的木屋背后,是表面长满杂草和厚厚青苔的皇城城墙的内壁。小院的北面,是一堵白粉墙。在这面墙中间,开了一个圭角式的小门。如果不是这个小门,待漏院厨房就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从北面墙开出的小门往北出去,就是皇城核心区的东南角了。出小门往西不远,是应门,从应门往北,就是高大庄严的明堂。

不过,作为待漏院厨房食手的韩敏信,短期内是进不了应门的。他的活动空间,就是在那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厨房院落内。此外,就是出了那个院子的小门往东走。

出了小门,紧挨白粉墙往东拐,是一条铺了鹅卵石的小路,小路不长,只有二十来步,它的尽头是一扇对开的漆成朱红色的小木门,它的门口每天都站着四个持刀枪的侍卫。穿过这个小门,其实就已经是皇城的城墙之外了。小门的外侧,同样每天站着四个持刀枪的侍卫。挨着皇城城墙的是一座长长的南北走向木房屋,它建在一个两尺高的台基上,与皇城城墙之间形成一个南北向的两人宽的狭窄通道。这个木房屋,就是待漏院。从小门出来,往东直行两步,就可以登上一个六级的石台阶,到达待漏院的后小南门。每天早晨,给等待进城上朝的百官送去的早点,就是自厨房出来后经过厨房院子的北小门往东拐,经过二十步的鹅卵石小路,然后穿过皇城的东南角小门,登上待漏院的台阶,再经由这个待漏院的后小南门送进去的。

待漏院的厨房平日的主要职责是早晨准备一些简单早点或果子发给等候宫门开了之后去上朝的官员们。中午和晚上,待漏院厨房的任务就是为皇宫内最下等的杂役仆人们准备饭菜。皇帝的日常膳食是由光禄寺的御厨负责的,殿中省六尚局中的尚食局空存其名,没有实权。后宫人员的饭菜,则一般由宫官六尚局中的尚食局来准备。待漏院的厨房既不负责皇帝膳食,也不负责后宫膳食,实际上并非皇宫内设的专门部门。因此,待漏院厨房的主管根本没有官品,平日的一切事务都由一名御厨的监御厨官监管。

李昉的那个老乡正是殿中省尚食局的一名奉御,名叫李远。奉御诸多职责中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在给皇帝上膳食之前,自己先品尝。这是为皇帝试试膳食是否有毒。当时,殿中省六尚局的长官是典御,下有奉御六人、监门二人。奉御官品在典御之下,为正五品下。李远能入殿中省,也是经由李昉引荐才成功。所以,李昉一开口请求帮忙,那李远抹不开面子,虽然知道自己对于御厨没有实际影响力,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不过,李远为了让待漏院的厨房接收韩敏信,还真是稍稍费了一点功夫。待漏院厨房看起来毫不起眼,可是它的主管却是个肥差。因为给上朝官员提供的早餐,看起来简单,但是架不住人多啊。所以,待漏院厨房几乎是每隔几天就要购买一大批食材。

待漏院厨房的主管李有才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一方面从卖米卖菜的商人与农民那边捞打点费,一边还从朝廷的拨款中大行克扣,捞了不少油水。李有才这个肥差也不是轻松得来的。他原来是朝廷大将石守信府中的一名门客,也是石守信的老家人,所以通过石守信谋到了这个职位。他李有才仗着这层关系,也不怎么将奉御李远放在眼里,因为他的直接上司是御厨的监御厨官之一。所以当李远第一次开口的时候,李有才只是翻翻白眼,不冷不热地抱怨说人手实在是够啦,暂时不缺人啊。

但是,人既然贪婪好财,就容易失去底线和原则。李远为了报答李昉的举荐之恩,自己掏腰包,私下给李有才塞了两贯铜钱。那李有才见钱眼开,立马换了口气,说既然是李大人亲自推荐,那再不缺人也得给安排安排。这样一来,已经化名“韦言”的韩敏信就进了位于皇城东南角上不起眼的待漏院的厨房,成了一名厨房中不起眼的食手。

待漏院对面的街上并非没有早点可买。其实,如东华门街一样,附近很多条街上的小本生意人未等三更到五更的夜禁结束,便会早早起床在屋内准备各种早点,以备夜禁一结束便开门买卖。到了夜禁一宣布结束,待漏院附近,在夜色中沉睡的街道便一下子苏醒了,四处点起了灯火,赶早去待漏院的官员、做生意的买卖人、早起的百姓,各色人等便仿佛一下子都从黑暗中钻了出来。卖蒸饼的、卖肝夹粉的、卖肝夹粥的、卖油炸果子的,人们这里一团,那里几个,喧嚣声四起。

去待漏院等待皇城开门的官员中官位高、俸禄高的官员每次上朝的路上,几乎都会在待漏院附近的街上买些早点吃。不过,那些官位低、俸禄低一些的官员,还有那些天性吝啬的官员,便不愿意花钱在街上买早点吃了。他们宁愿去待漏院,等着吃待漏院厨房送来的为了安慰官员情绪的、不怎么可口的免费早点。当然,有些官位高、俸禄高的官员,在他们出门晚了,或者懒得去大街上与人挤在一起买早点的时候,也可能到待漏院来随便吃些早点填填肚子。还有一些官员,官位也高,俸禄也高,起得也不晚,但是他们依然喜欢到了待漏院再吃早点。即便那里的早点再难吃,羊肉冷得能崩掉牙齿,这部分官员也专门要赶到待漏院来吃早点。这样的官员很有想法,他们有的是为了借机与其他官员沟通感情,有的是为了借机从其他官员那里打听朝廷的消息。所以,长期以来,尽管待漏院厨房提供的早点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是,还一直颇受官员们捧场,尽管这只是表面上的。

韩敏信进了待漏院的厨房后,几乎不说话,一边闷着头干活,一边仔细观察厨房内的一切。他很快摸清楚了待漏院厨房的基本情况。这里面有一个主管,就是李有才;有四个大厨,东西厨房里各两个;八名普通男食手——韩敏信知道自己的到来使厨房里的普通男食手增加到九名,现在西厨房的男食手是四名,东厨房的男食手是五名;此外还有四名女食手,她们四个在东西厨房来回走动,主要工作是负责将各种厨具、碗碟拿到院子里去洗刷。韩敏信惊奇地发现,原来院子里还有一口井。做饭做菜和洗刷用的水,都是从这口水井中汲取出来的。更令他惊奇的是,他还发现在厨房四周还有修得很好的下水道。至于水流到哪里,他就不太清楚了。

韩敏信被李有才安排在东厨房里,他的职责是与一个叫赵三柱的食手一同给一个叫王魁的大厨打下手。做早点的时候,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揉面,帮着搬蒸笼。这同他在钱阿三店里所干的活儿没有什么不同。不过,待漏院厨房可不做蒸饼夹爊肉,只做最简单的白面蒸饼。东厨房里另外还有三个主厨,有两个负责烤制只抹了一些肉末的大肉饼,还有一个和王魁一样,负责做白面蒸饼。韩敏信知道,西厨房的早点主要做油炸果子。油炸果子的馅是雪里蕻炒豆干。大概是因为有馅的油炸果子最美味,所以官员吃得最多,需求量最大。到了中午和晚上,待漏院东西厨房给皇宫内的低级杂役做的饭菜,都是极普通的家常菜蔬,隔好几天才做一顿羊肉或猪肉。

东厨房里的所有人都对韩敏信的到来感到紧张。其中的缘由很好理解,原来东西厨房里的男食手的人数是一样的,这种人数的对等逐渐使他们对自己的饭碗感到有一种安全保障。可是,韩敏信的到来,不经意间打破了东西厨房之间的人数平衡。东厨房里所有人都想,现在主管安排了一个新人,是否想把哪个人给丢出去呢?东厨房里的不安气氛,表现在往日随意之间的玩笑话和关于各种事情的流言蜚语突然之间变少了。食手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了。东厨房里的人们仿佛一下子都变成了哑巴。

东厨房里有两个人的心情最是忐忑不安。一个是普通食手赵三柱,一个是大厨王魁。赵三柱对韩敏信的出现感到很紧张,他一直担心自己哪一天可能会被突然赶出这个厨房,所以他将刚来的韩敏信视为自己岗位的强大的竞争对手。大厨王魁也对韩敏信的到来感到不舒服,他就像一只凶横的大狗突然看见有陌生人闯进了它的地盘那样,不时瞪起猪泡大眼警惕地瞪着韩敏信。

韩敏信嗅到了东厨房里对他的敌意,头几天只是干活,从不主动开口说话。别人让他干啥,他就干啥。过了几日,东厨房内的诸人见韩敏信看起来是个老实人,对他的敌意便渐渐消失了。厨房内,天南海北的谈笑也逐渐多了起来。

你现在所看的《大宋王朝3·天下布武》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大宋王朝3·天下布武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