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喋血中原

作者:子金山

欺软怕硬这个词无疑是个贬义词,同一个意思,如果换成了避实就虚那就好听多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是惩强扶弱,人们喜欢的是杀富济贫。人们最讨厌的人是媚上凌下!

为什么?因为上面是强势,下层是弱势啊,这个人做了与人们心理愿望相反的事,当然遭到唾弃。

欺软怕硬这个词用在了战术上,那就要用智慧来代替了;用在战略上,那就可以称为家了。

但有一个前提:必须得打胜!假如败了,那还是不成的,比如袁术,绝对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主,曹操打上门来就溜,变着法欺负刘备,偏还不顾所有人的反对自封了自己皇帝,这下终于把自己变成孤家寡人了。

袁术做上了皇帝,有一个人获益最大,就是被他派出去征服江东地区的孙策。

孙策凭父亲孙坚的老班底与个人魅力相结合,横扫江东如卷席,平定江东。这中间的关键因素应该还是与战略选择上坚持了“欺软怕硬”有关:当时江东地区基本上就是一些土豪列强,并且分散占据各城,没有一家能与孙策实力相抗衡的军事集团,实是极聪明地选择了战略发展方向。

如果向西对付兵多将广的刘表,或者北上招惹战争潜力巨大的徐州,就绝不会那么轻松了。至于淮扬的袁术,那是自己的上司,就连刚征服的江东,名义上也是属于袁术的地盘,但若要公开宣布脱离与袁术的隶属关系,在那个年代是为世人所不齿的,除非这个上司做了十恶不赦的事情。

袁术就这么及时地给了孙策独立的借口,从准备称帝那天开始,孙策就苦口婆心地上书劝过袁术,可还是没能强过“皇帝”这个称呼的诱惑力,孙策正好趁机宣布:为国断私谊!正式与袁术绝交了。曹操及时地给予了鼓励:代表皇帝任命孙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

其实孙策在给袁术公开上书中对曹操也是连损带挖苦了的:“……河北通谋黑山,曹操放毒东徐,刘表称乱南荆……是以未获承命櫜弓戢戈也。”

但曹操装着没看见,依旧对孙策表示了贴近与善意。所以,对谁严厉,对谁宽大,是要一看对象、二看时机的。

甚至后来孙策伸手抡了曹操一巴掌,曹操都笑眯眯地用脸接了过去:陈登因破吕布大功,被曹操任命为广陵太守,那孙策竟然拿陈登开了刀,挥师进攻陈登控制的匡琦城。谁知陈登不光谋略深远,指挥作战也不含糊,百战百胜的孙策却栽在了陈登手里。

而后来曹操竟然借口陈登有功,把陈登调离了与孙策对峙的前线,安排陈登做了一个新划割的东城郡太守,致使孙策无克星,越做越大。

对此,曹操有句不大讲理的说法:“猘儿难与争锋也!”等于公开承认怕孙策。至于曹操后来每临大江望东吴悔而叹道“恨不早用陈元龙计”时,一切都已迟了。

曹操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借孙策之手打击袁术与刘表,应该说目的也算达到了:袁术没用孙策打击便逐渐式微,以往富饶的淮扬,硬是被这位仲氏皇帝挥霍一空,不用外人打自己就快灭国了;而刘表的主力黄祖军却是被孙策给摧毁的。

这年的十二月十一日,孙策率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领桂阳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领零陵太守行荡寇中郎将程普、行奉业校尉孙权、行先登校尉韩当、行武锋校尉黄盖等部将,进军刘表部将黄祖据守的江夏。为什么众人的官衔前面都有不是“领”就是“行”那么一个字?因为这些官都是孙策自己任命的,还没有得到献帝的承认,只能如此先凑合着当官呗。

孙策与兵力倍于自己的黄祖军在长江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水上大战,孙策军顺风放火,兵趁火势,水陆并进,厮杀竟日,除黄祖只身逃走外,全歼荆州军。俘获了包括黄祖妻子在内的全家男女七人,砍下了二万多颗脑袋,荆州军仅被江水淹死的便达万人以上,缴获战船六千余艘,财物更如山积。

也正因为有了孙策的牵扯,刘表一直不能全力动员北上与曹操为敌,使曹操能集中精力对付势力强大的袁绍。曹操忍耐孙策所获得的利益也是无法估量的。

对于已经控制在手中的刘备,曹操用的是笼络加防备的手段,但还是没有用,那刘备在谋略上的功夫丝毫不亚于曹操。

你现在所看的《曹操·喋血中原》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总裁小说网 https://www.zongcaixiaoshuow.com 进去后再搜小说曹操·喋血中原在线阅读!